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习中情感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过去先后出现的教学法如暗示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全身反应法等都特别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情感,这一造成学习结果差异的学习者个体因素。目前我国在情感方面的教育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我们通常只重视学习者的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发展,其后果是学习者人际关系淡薄,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对知识与智力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这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心理体验过程。一般来说,情感因素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态度﹑焦虑﹑抑制﹑性格﹑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互动因素,即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交流时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如果仅从情绪色彩和情感体验程度而言,情感因素可分为:积极﹑消极和中间三种状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都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对获得的刺激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人的神经生物系统控制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刺激评价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价,否则就作出否定评价。这神经生物系统便是传递情感的通道。情绪心理学的理论是研究情感因素的理论基础。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对待事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认知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由人的心理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认知过程。在良好情绪的状态下,人的认知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而情绪郁闷﹑消极时,则思维凝阻﹑反应迟缓。 为了了解学生在实际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情感因素影响的情况,我们在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及桂林工学院共238名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专门性的问卷调查。学生生源不仅来自广西,还有其他省份,而且由于测试对象涵概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三个阶段,调查结果带有较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文章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因素进行专项分析,发现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喜好等,与学习效果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表明重视和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着重探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问题,指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次,要有意识地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再次,教师应成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有效地启发﹑引导和帮助学习者,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情绪表现,真情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做好教学权利的合理分配,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心,始终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第四,教师应组织和鼓励学习者开展合作语言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合作。第五,教师要把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模式丰富多彩。最后,<WP=5>教师还应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以学习任务﹑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学生过去的体验为中心目的的人本主义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因素,并不是否定认知因素的重要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情感和认知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努力帮助学习者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因素乃是教师的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