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文不经商,仕不理财”、“儒家遗风,耻于谈钱,羞于涉金”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学研究界往往忽视文学发展与经济生活之间关系,很少从经济方面研究文学。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现实密不可分。特别是“文革”结束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与经济因素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关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与经济生活关系的专门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大多从宏观上论述文学在商品时代的处境,就文学应不应该商品化争论不一。对于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力度,研究界大多将其限于文学的外部因素,并未深入研究文学对经济的反作用力。
本论文注重研究新时期(1978—2008)文学与经济生活的关系,主要方法是通过考察稿酬制度、出版机制、文人收入构成的变迁情况,适度借用经济学原理,以具体资料为支撑,以宏观论述为归旨,分析经济体制、稿酬制度、出版机制、供求关系等对文人经济状况、创作心理、审美趣味的影响,以及文学发展对经济的反作用力。特别注意新时期以来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经济现状对文人创作、作品传播的影响,以及文学从政治权威中“解放”出来,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做出的反应与选择。如,有的文人放弃写作,“下海”经商;有的文人仍坚持写作,但已经难现当年的“轰动效应”;有的文人根据市场需求和大众品味,适时转变了创作内容、方法。以及对“余秋雨现象”、于丹、易中天等“学术明星”、“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80后写作”等等文坛新现象背后经济因素影响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从经济角度研究新时期文学,可发现经济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学勃兴;经济发展提高了文学的社会需求量;经济发展丰富了精神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新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了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审美价值的改变又带动生活要求的提高,以此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使文学与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文学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精神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带来读者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变化,特别是人们通过文学作品逐步接受了市场经济的观念,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健全,最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引发的文学商品化,带来了媚俗化负面影响,导致作品质量下降。
文学发展与经济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引人思考。研究新时期文学与经济之关系,为认识理解市场经济时代文学所处地位与应发挥的作用,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