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耆英在鸦片战争中的外交活动为研究主题,耆英是鸦片战争时期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之一,纵观整个鸦片战争,它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是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中,西方坚船利炮打开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大门,满清统治阶级仓惶应战结果一败涂地。在战事接连败北的情况下,耆英作为清政府外交的代表被推上近代外交的舞台。然而,他从事外交的历程充满了屈辱,无奈。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来研究耆英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外交活动。
第一章:鸦片战争前后耆英的禁烟和在奉天口岸的防堵活动。这一部分有两方面的内容:1耆英与禁烟。耆英在战争初期是主张应战的。禁烟态度积极。严令旗人不得吸食鸦片,并将查办不实之该管官员严加参办严札奉天觉罗总族长、内务府三旗佐领,并满洲、蒙古、汉军各协领、佐领,以及各城守尉、协领、防卫尉等,各将所属人员兵丁内,有无吸食鸦片者,分别详细查明,造册呈报,如实无其人,亦务加具印结,每月呈报前来,以凭稽察。
耆英还利用保甲制度作为禁烟的手段,为使互保制度发挥作用,耆英饬令地方官员时时留心详察,并派出亲信,对重点地区明察暗访。对阳奉阴违、相互隐匿包庇者,一经查出,严惩不怠。耆英在奉天的禁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州禁烟开始后,耆英遵从朝廷旨意,在注重海防之时,加紧禁烟活动,并将重点转到防止英船北驶流窜贩烟上来。2耆英在奉天的防堵活动。耆英认为盛京为根本重地,更应严加防守,耆英的思虑是周全的,因此也获得了道光的称许。
第二章:鸦片战争中耆英的羁縻外交。这一部分有两方面的内容:1由抵抗转向羁縻。从鸦片战争爆发到道光二十二年五月乍浦失陷前,耆英基本表现出了支持剿夷,对英强硬的态度。但目睹前线战败,英人的坚船利炮,无法抵御,战争已毫无胜利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耆英敢于向道光批露战场真相,主张羁縻,与英人议和停战,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2.羁縻与订约。道光对夷态度的游移变化使得耆英的羁縻活动一波三折。但他认为议和是维护清统治的惟一选择,坚持与英人交涉。在英方“开炮轰城”的威胁下,中方接受了英方的全部条款。耆英所签定的一系列条约,都是万难之下的无奈之举。
第三章:耆英在广州的外交活动。这一部分有两方面的内容:1耆英到广州办理通商。耆英认为英人所最为关心的在于的商务。于是,赴广州办理通商以期外交有所好转。在谈判中固然有主权的损失,但也争得了一些对中国有利的规定,如进口关税的增加,抵制了英人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图谋。2耆英与反入城的斗争。鸦片战争之后,入城与反入城的斗争成为主要待解决的问题,此时耆英陷入两难境地,他赞同几至允诺英人进城不应被过多地指责。
结论部分主要对耆英进行评价。
本文认为耆英虽不是应歌颂的英雄,但也不必做诛心之论。认定他存心卖国。他不过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的一员,思想认识和能力都无法突破时代与阶层的限制,战败和签定不平等条约是两种不同质的制度较量的必然结局,并不是由他羁縻妥协造成的,因而不必将卖国的恶名加在他的身上。耆英与当时的绝大多数官僚一样,颟顸无知,心里常怀私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交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不应仅从其自身进行研究,而应把他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大的历史背景环境对人物的行为和作用进行考察,以理解历史的复杂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