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由于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先的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全日制为主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以及全日制工学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各环节可以发现,实习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企业参与度不足、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容易流于形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业实践的效果,制约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本论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专业实践的目标确定、培养过程及考核评价标准、实习实践管理的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为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一是将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专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进行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选择与实践效果匹配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效果的评价信度;二是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明确专业实践不同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使专业实践过程更加制度化体系化。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依据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理论的几个代表性观点和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来组织实践教学课程的国际CDIO模式课程设计原则等,提出:实践能力培养需遵循情境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主义原则,并遵循维果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此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际存在着诸如“专业实践机会不足,来源不畅”、“实践时间安排与培养方案设计存在不一致”等问题,究其原因为专业实践与培养方案的关系比较疏离,且自身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另外,论文对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64所典型高校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中,分析研究清华、同济等部分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提出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即把专业实践环节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具体为依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计划来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生长点”,制订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并注重在实践过程中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在实践管理的机制改革方面,应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企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各自的职责;利用双导师制,加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实践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效果的评价信度,设计实践效果考核评价表;提高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加强实践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