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NGO)的出现,是历史潮流进行的必然结果。NGO是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基本组织,具有着高超的组织指挥、便捷的运作功能。它引导着人类前进的方向,代表了社会的长远、根本、整体的利益,具有超前的无可估量的价值。而在未来,NGO作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改善民生的公共体系。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理念的逐渐深化和政府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政府型非政府组织(GONGO)作为我国政府组织的代表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社会地位能否得到保障以及其能否持续发挥应有的良性影响作用,能否适应我国的社会结构,发展方向何去何从,能否最终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已经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首先在梳理NGO相关理论基础上,界定了非政府组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对其特征作了归纳和分析,根据其发展历程来认识其对社会进步的意义。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而言,不以营利为目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它们一般具有相对于政府和企业的民间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和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志愿性、服务于社会边缘性弱势群体的服务性、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的民主性、自己定位明确的专业性等六大特性。之后结合我国国情,描述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列举我国非政府组织包括国家效应、社会建树和社会成就在内的具体作用,以及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使读者对其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正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国内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中国非政府组织借助改革开放、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社会快速成长、环境逐步改善以及全球化等机遇的有利条件下将快速成长,活动领域也慢慢从国内的事务开始拓展到国际事务当中。但是,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的特性,中国大部分具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在具有很强的“半官半民”特性,这些组织也就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政府型非政府组织(GONGO)。这些组织虽然对外以非政府组织身份活动,但是经济上却属于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或基本上靠政府的官方资金注入开展工作。为此,本文在以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为例对中国非政府组织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将主要侧重于此类政府型非政府组织。如何使这类组织“去官向民”能够以自身的意愿地开展活动,与民办非政府组织(“草根”NGO)共同发展,是中国进一步规范非政府组织,使其健康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明确NGO的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推动NGO与政府的责任分化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