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镁铝水滑石(Mg-Al-CO3-LDH)、钴铝水滑石(Co-Al-CO3-LDH)为主体,以4-苯甲酰苯甲酸(4-BBA)和2-萘磺酸(2-NSA)这对具有给体-受体性质的物质为客体插入主体,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组装产物结构及其光物理性能。本论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主体Mg-Al-CO3-LDH和Co-Al-CO3-LDH;采用离子交换法,在乙二醇介质中组装得到层间分别为4-BBA和2-NSA阴离子的单插层产物以及这两种阴离子的共插层产物。采用XRD、IR、TG-DTA/DSC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了产物的光谱性质,特别是层间两种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Gaussian-03软件包中abinitio分子轨道法(HF/6-31G)计算了4-BBA和2-NSA两种阴离子结构和电荷分布,提出了客体分子在主体层间可能存在的方式,并分析了其结构与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4-BBA和2-NSA阴离子可成功取代Mg-Al--CO3LDH和Co-Al-CO3-LDH层间的CO32-离子进入层间,通过表征结果得到结晶度良好的插层水滑石产物。此外,通过控制两种阴离子的投料摩尔比,可以得到一系列层间具有不同摩尔比客体的共插层产物。通过研究表明,对镁铝水滑石体系具有给体-受体性质的阴离子进入层间,由于两种客体阴离子立体结构的不匹配,在层间难以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该体系中两种客体之间没有看到明显的能量传递现象。而改变层板二价镁离子为钴离子后,即钴铝水滑石体系,当同样给体-受体性质的阴离子进入层间后,发现层板组成的改变,使层间客体的排列发生改变,不仅客体与主体层板产生了相互作用,而且在限域空间内存在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给体-受体间的能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