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王朝是一个创造了精细美备的礼乐文明的王朝,也是一个分封体制的王朝,它创立的礼乐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基石。周王朝的孕育成长壮大和衰竭在三代具有典型意义,最能展现分封体制的特征。他的衰亡过程尤其耐人寻味,揭示了分封体制的内在缺陷。周王朝的终结,开启了更高层次的历史理性,中国的政治体制因而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即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制阶段。周王朝的灭亡与夏商不同。前两个王朝的灭亡主要在于其统治者道义的缺失,王室自身的生命并没有耗竭,其灭亡主要来自王朝外部的打击;周王朝的衰灭,是分封体制内在矛盾演进的结果,东周统治者政治上的失序不完全由于主观上不能固守分封体制下的政治秩序,也是时事推移的结果,周王朝的失政只是提供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运动的契机,使历史演进的步伐得以加速。 西都的倾覆一方面在于为维持王朝体制,长期征战耗损了国力,另一方面在于宗周政治母体发育较周王朝的封国更早,更成熟,分封体制的内在危机在宗周畿内更早爆发。幽厉的昏暴则激化了危机,导致宗周国力不能凝聚,王朝控制能力减弱。并使周王朝在枝叶未伤的情况下,作为根本的王室自身首先受到打击而倾覆。 平王之后的春秋史则表现了封建体制中政治母体与子体之间的矛盾运动。春秋中晚期历史还表现了政治子体内分封体制的内在危机。封建体制全面深刻的危机推动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内的集权运动,催生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的转型。东周中央权力的转换进程既受长期以来禅继传统的深刻影响,又受到变化的形势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大致说来,春秋时期的争霸运动受传统的中央权力转换途径的影响较大,战国时期则因形势变化和社会转型逐渐开启出一条兼并式的中央权力转换道路,秦人最终即以此道路完成统一,实现了中央权力的转换,并终结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封体制。 东周王室的东迁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但由于没落保守和偏安的心理导致王权不能振作。不久又因两次王位之争,晋灭虢,诱迁陆浑戎、姜戎于王畿等事件,王室国土退缩,逼狭的国土不仅不足以提供维持王朝体制的国力,而且不足以提供畿内众多官族的发展空间,因而较容易引发内部危及,使王室更加疲弱不振,丧失维持中央权力的基础,桓庄僖王时期振作王权的努力受挫后,中夏社会出现了最高权力真空,各政治单元对更高权力的追求导致长期的争霸争强运动,使中夏社会经历了长达近五百年的振荡。东周王室自身的处境地位也要由中央权力转换进程所呈现的争霸争强的形势来决定。 东周王朝的生命力因分封体制而有相当的韧性。东周的衰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王权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随中央权力转换的进程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本文相当一部分内容即是通过各政治单元共同构成的总体政治格局及诸侯与王室的关系立体地动态地揭示东周王室在各阶段的实际地位和状况,探求中央权力转换的机制和进程。 本文还通过东周王哉地理,王歌内官族的构成探讨了春秋王室的国力和政治基础,通过王室官制探讨了王室的选官原则和王室的地位、心态,通过王室的内部纷争透视王室内政的魔败状况。通过以上几个专题从内部揭示王室不竞的原因,也便于丰满地展示王室的面貌。 本文还对东周王都的有关问题作了辨析和探讨,对战国周室立国始末有关状兄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