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为至今保留最为完整的宋代《同年小录》,具有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同年小录》这种体裁的史籍,是在科举唱名赐第之后,由朝廷出资(初为新科进士凑钱)、新科进士自己编纂刊印的同榜及第进士名录。作为朝廷“设科取士”选官制度的产物,它是王朝体制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科举考试完整而生动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个人和家庭通过科举实现身份的转换和地位的提升等等;同时,《同年小录》这种体裁的史籍,也是士大夫人际关系的载体。而《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所反映出的科举制度、社会流动、地域分布、同年关系等,都集中呈现着南宋初年的时代特色。
本文首先的研究对象是《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然后从《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出发,通过对这个原始的科举文献“文本”的分析和其中330名及第进士“群体”的考察,来观察南宋初年的科举与社会。相关内容分三章展开:
第一章,主要讨论《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文本本身。本章首先对《同年小录》这种体裁的史籍在宋代出现的缘由进行分析;继而对《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在宋代的编纂刊印、在后世的流传过程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对现存两个系统版本内容的比较,可以清楚了解宋代原刊《同年小录》的面貌,并确定以《宋元科举三录》本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史料,诸多统计数据即以此本为准。然后考察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内容和价值。
第二章,围绕《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关于考试过程的记载而展开。通过对诸多传统史籍中不载的具体“环节”的考订,致力于动态的科举制度运行过程的研究,恢复再现南宋初年科举考试的生动而完整的运行过程。其中诗赋、经义进士科目设置、四川类省试、殿试对策等特殊问题,都反映着绍兴十八年王佐榜的科举考试,正处在将北宋中期以来科举改革种种争议调整融合、完成科举制度重建的过程之中,亦反映着朝廷对南宋初年现实的政策调整。绍兴十八年王佐榜的科举考试,是南宋初年科举制度确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章,围绕《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330名及第进士而展开,努力从“横向”和“纵向”观察科举所塑造的南宋初年的社会面貌。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绍兴十八年及第进士之间的同年关系;二是南宋初年的社会流动;三是政权南迁的背景下不同地区在科举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