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地区交互发生,使该地区成为了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必争之地。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经历了与匈奴的一系列战争与和平的局面,从而出现汉族与南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错处的局面。此时该地区大量汉墓的发现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社会生活状况。本文以内蒙古中南部汉墓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对汉墓的墓葬形制及主要随葬品进行了分析与整理,结合这些研究对该地区的汉墓进行了分期,同时深入到社会层面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加深对该地区汉墓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等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本文主要是对汉墓中不同于中原文化的丧葬礼仪,如殉牲、火葬和随葬桦树皮器具等习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殉牲主要是匈奴文化的典型葬俗,在包头和鄂尔多斯地区大量出现的殉牲墓,从侧面反映了两汉时期汉民与匈奴人民杂居混处的局面,为研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文章对该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具有火葬习俗的墓进行了描述,认为这类丧葬习俗与羌人的活动有很大关系。但因过去考古工作者对这种现象关注不多,导致实物资料匮乏,更深层次的论证还有待于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笔者还把随葬桦树皮器具作为一种独特的葬俗,并结合桦树皮文化的研究,得出此类葬俗应是受到了鲜卑族文化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以上论述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居民构成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墓反映出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