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大。而手作为复杂运动的执行器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拇指和食指的功能最为关键。因此,肢体运动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康复治疗中,针灸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普遍应用。阳陵泉穴作为“筋之会穴”,古书记载可治疗半身不遂,已有现代研究表明阳陵泉穴可缓解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康复。近年来,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成为探索针刺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的常用手段。但既往研究方案多为单一事件设计,强调针刺状态的fMRI变化,或分别对针刺任务、运动任务进行单因素分析;而本研究试验设计为两个因素(针刺、手被动运动),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提取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阐释针刺对被动运动的影响。由于大脑在任务状态下存在不同的脑功能网络,故本研究重点探讨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脑网络的影响。数据分析上,以往构建脑功能网络的方法多采用假设驱动方法,具体为先分析出感兴趣区域(种子区),再找出与该感兴趣脑区最相关的脑区,根据功能连接情况来构建脑网络,而本研究旨在通过独立成分分析法(ICA)构建任务下的脑网络。它的优势在于ICA属于数据驱动的多变量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主要的功能网络,剔除噪声影响,同时又避免种子点的提取方法和感兴趣区域的大小对网络的影响。目的:以功能磁共振为研究手段,观察6例中风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在针刺阳陵泉穴、假穴前后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对比针刺前后给予左侧手指对指被动运动任务所产生的运动网络、小脑网络和默认网络变化;探索针刺阳陵泉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1)对左侧偏瘫患者进行毫针针刺(阳陵泉穴或假穴)刺激,针刺前后进行左手被动对指运动,被动运动方式设计为组块模式;以上操作的同时进行核磁扫描。(2)将采集到的fMRI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进行预处理后,使用GIFT软件进行群组独立成分分析,在SPM平台下对运动相关网络、小脑网络和默认网络进行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提取各网络受试者的主效应,及针刺种类和运动时相的交互效应。结果:(1)运动网络中,针刺阳陵泉穴对手指被动运动的影响强于假穴组的正激活区域主要分布在枕叶视觉皮层和左侧小脑,包括左右侧舌回,左右侧楔回、左侧梭状回,负激活区域分布在左侧运动、感觉皮层,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2)小脑网络中,针刺阳陵泉穴对手指被动运动的影响强于假穴组的正激活区域主要分布在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负激活区域分布在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3)默认模式网络中,针刺阳陵泉穴对手指被动运动的影响强于假穴组的正激活区域主要分布在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顶上回、左侧额下回前部,负激活区域分布在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结论:本研究发现,针刺阳陵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相关脑网络有调节作用。调节的方面包括运动启动的模式、运动协调以及运动任务认知情况。运动启动方面,针刺阳陵泉穴可激发运动视觉想象并抑制健侧代偿运动,以促进患肢运动;运动协调方面,针刺患侧阳陵泉穴可减少患侧下肢的联带运动并通过加深运动协调记忆以帮助协调功能的恢复;对运动任务的认知方面,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穴可增强患者运动协调记忆、加强对任务的注意力和认知行为。因此,针刺阳陵泉穴可能通过调节运动相关脑网络以促进中风偏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