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与清代苏南乡村社会研究——以常州武进恽氏宗族为个案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的社会基层组织,它具有久远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璀璨厚重的农业文明,因此,考察广泛存在于乡村社会的宗族在地域社会中的运转和影响,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和传统社会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各地宗族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统一,区域研究就成为研究宗族的常用方法。而宗族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断代研究也是宗族研究的必要手段。如果想更深入和更细致地分析宗族在区域社会的影响,则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是比较适宜的。因此,本文选取了有清一代常州武进地区的恽氏宗族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方法为主,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恽氏宗族在乡村社会中生活和活动的考察,揭示清代苏南乡村社会中,宗族自身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清朝前期,宗族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承认,而中后期,统治者则表现出依赖族权和抑制族权的两面态度,虽然在政权与族权的关系上,他们极力保持平衡,但宗族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日渐增强。恽氏宗族为一个文化望族,其宗族规模较大,为武进地区著姓之一。本文详细考察了恽氏宗族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认为宗族的文化资源和宗法理念在使其具备了发展宗族组织的积极意愿的同时,还起到了以文化机制控制地域社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该宗族明清以来的宗族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正是恽氏未曾中断的宗族组织建设使其积极热心而且卓有成效地担负起了基层组织的角色,本文选取了与地域社会生活、生产及变迁密切相关的地方公益事业为重点研究方向,细致刻画恽氏宗族在地域社会发挥作用的主要地理范围及族支、作用方式及影响,结合恽氏在团练等地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力求客观、细致地阐述其作为地域社会基层组织,具备了一定的自治能力,发挥了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认为,由于恽氏宗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科举回报、严密的宗族组织以及较高的社会威望,因而他们一直活跃在乡村社会变迁的大舞台上,而且影响深远,遍及城乡。即使在近代社会早期,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恽氏仍然坚持宗族组织建设,使其宗族建设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宗族继续积极投身于地域社会的变动之中,秉承了其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宗族在地域社会中所具备的一定的自治能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发展。从而我们认为,宗族在清代苏南乡村社会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持自身宗族理念和组织形态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和适应社会变迁,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大众文化产生并服务于普通大众,依托传播媒介,主要满足当下的欲望和需求.长久以来,精英文化者针对大众文化对物质的过分依赖和大众身份的沉默无语进行批判.以数字化、智能化
上海广方言馆是清末洋务运动中继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后的第二个官办的新式学堂.它最初拟名为"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后正式定名为"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简称"上海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扁带赛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扁带赛事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我国扁带赛事起步晚,但发展
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连接电力生产和电力用户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对配电网络结构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当的配电网络运行方式,使配电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以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网损、均衡负荷和改善供电质量已成为配电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配网重构在配电系统自动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配电网重构作为改善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法,由于不需要增加额外投资,却能极大程度的提高配电网运行质量,因此
随着微机处理技术和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深入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站综合自动控制实现高度自动化、高度可靠性及可维护性为设计目的,根据太平哨水电站自身结构特点,借鉴国内外计算机监控系统和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经验,制定本电站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在水电厂微机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机组顺序自动控制、有功和无功的负荷调整以及运
随着全国联网工程的建设,联络线上出现的弱阻尼低频振荡日益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研究可控串补抑制互联系统功率振荡,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TCSC的有效输出是其影响系统稳定的基础,而目前工程上所采用的TCSC的阻尼控制器及信号选取方式经仿真表明在部分情况下却无法使其快速有效的输出,影响了TCSC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工程上应用的TCSC的阻尼控制器及信号选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