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否诚信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乃至整个市场的稳定。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因此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就显得极为重要。信用评级的作用在于充分揭示市场的各种信用风险,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为金融工具定价提供依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的高质量的信用信息有利于投融资双方有效地参与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完成,我国更多的上市公司得以在全流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而改善的结果如何也需要评级机构来进行评估。然而,2008年爆发次级贷款危机,给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造成的深远影响持续至今,其中标普、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此前并未对高盛、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给出正确的信用评估,使得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可见正确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的重要性。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从评级方法上来看,多为因素法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不足普遍存在。基于此,本文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Z值信用评价模型在上市公司评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分别将结果与农业银行实际的内部评级相比较,说明两种模型各自得出的结果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特征和面临的现实环境,对Z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运用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总结,从而为推进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结构安排上,本文第一章主要内容为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有关上市公司评级和信用评级技术方法的文献回顾总结;还包括研究目标、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和框架的交代。第二章是国内外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现状,在国外部分主要关注信用评级方法的运用以及信用等级的设置;国内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是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选择信用评价模型并对Z值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具体阐述,和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例,运用Z值模型进行信用评级的实证研究。第五章延续第四章,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贷款企业为例,对基于修正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结果和结论。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得出政策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