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顽疾,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所谓扶贫,就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摆脱穷困的状态。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作为整个扶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扶贫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世纪扶贫工作重心的转移,科技扶贫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己经成为贫困户摆脱困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国农业经济已经进入依靠科技的现代化农业阶段,高校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成为国家科技工作的中心。高校对口帮扶作为一项有力的扶贫措施,整合自身资源,服务农业生产,参加农业科技开发,改善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经济,已经成为一项中长期的战略行动。本文就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扶贫这个课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首先对高等农业院校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对口帮扶的主要模式及其不足之处,同时总结了农业高校对口帮扶的作用,包括实现了“户增收、人脱贫”以及锻炼了高校人才。其次介绍了科技扶贫模式的内涵,阐述了其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技术、技术的推广与传递、扶贫成效的评估与监察。接着探究了科技扶贫模式的运行机理及特殊地位。然后以新时期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扶贫实践为例,把整个科技扶贫工作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对高等农业院校立足农科专业优势,发挥农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开展科技扶贫的典型案例进行探索,选取了三个科技主导的扶贫模式:校企合作科技扶贫模式、“互联网+”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扶贫模式,回顾、梳理了案例村相关扶贫方针政策的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的开展及帮扶成效,通过对数据、理论的研究来分析科技主导的扶贫模式它们的运行机制及其效果,从而对每种模式进行评析,并综合以上内容提出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扶贫工作的启示与借鉴。最后进一步放大到探索高校科技综合扶贫模式,提出在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扶贫工作开展的建议,旨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