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为了对危机进行缓解,美联储开始运用降低利率及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救市手段来刺激经济,但发现这些救市手段都没法使经济复苏和就业压力出现明显的好转。因此美国开始转换方式,先后用四轮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向金融市场中注入流动性,以期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但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之间依存程度不断的提高。美国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不仅仅会通过利率渠道、贸易渠道、其他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等影响其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也会跨出国门利用货币政策的宏观传导效应影响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实施而产生的大量美元以各种方式进入作为美国主要贸易国家的我国的债券市场,进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实施效果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而利率期限结构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主要变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其波动情况是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与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重要表现。因此只有切实的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提出相应的政策来规避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而出现的风险。本文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实施这一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对该政策在美国内部的传导机制以及在国际上的宏观传导效应进行理论研究,得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具有宏观传导效应的理论依据。然后我们采用静态拟合方法中的NS模型对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准确的衡量,并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对于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债券市场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长期因子都有显著的向上的冲击,对短期因子却有显著的向下的冲击,而且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体制并不健全,消化冲击的能力较弱,导致该冲击影响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我国债券市场的稳定性。最后,我们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传导效应进行总结,并从健全国内债券市场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政策当局提供一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