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因网络成瘾所引起的个体适应障碍或其他社会问题常常见诸报端。另外,15-19岁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他们独特的身心特点决定其更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因此,开展有关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成瘾状况研究,指导其合理使用互联网以杜绝网络成瘾的危害,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331名上海市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网络成瘾三个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本研究样本中,网络成瘾者的检出率为17.6%。相对于非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更长,其使用互联网更多是用于购物、看视频和游戏,而且其主要的生活对象是除亲密家人之外的其他人。(2)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多采用忍耐和合理化的方式,而男生更多采用幻想否定的方式。单亲家庭的学生多采用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等方式,而非单亲家庭的学生则更多采用寻求支持、合理化等方式。(3)在父母教养方式上,两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非单亲家庭的学生享有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及更少的父母惩罚。(4)三种积极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合理化解释)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四种消极应对方式显著(幻想否认、逃避、忍耐、发泄情绪)正向预测网络成瘾。(5)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维度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父母拒绝否认、父亲惩罚和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维度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