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夏季月气候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1980年以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有助于政府决策和提高天气数值预报水平。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V3来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对夏季月气候要素的影响。试验采取MERCATOR地图投影的三重双向嵌套网格,最细分辨率为3km。在最细的模拟区域采用了三份地表资料做试验,一份采用是美国地理测量局(USGS)提供的1993土地利用资料,另外两份分别采用2000年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景观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模拟时间段为2005年6月。 在第二重嵌套网格区域,三个试验模拟的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与实际观测资料符合较好。在最细的模拟区域,分析了三个试验的月平均地面温度、月总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水汽混合比、月平均相对湿度(模式最低层)、月平均地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等要素的差异以及这些气象要素的月平均日变化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扩展导致的热岛效应显著,同时郊区土地利用改变后,提升了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城市区域的地面温度。城市扩展导致城市区域月平均地面水汽混合比减少,月平均相对湿度降低;在土地利用试验中,相对湿度降低,而水汽混合比在部分地区有所上升。城市扩展以及土地利用的改变均导致月平均地面感热通量增加,月平均地面潜热通量减小。此次研究也显示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改变后,城市区域边界层有所增高。在城市地表改变的试验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月降水总量的模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城市区域对降水有加强作用;在此基础上郊区土地利用改变后,广州等城市区域月降水量有较大增加,另外部分城市区域降水减少。城市扩展加剧了珠三角月平均地面温度的日变化振幅,尤其是在城市区域振幅增加了1.83℃:土地利用改变后,城市区域日变化振幅增加了1.9℃。城市扩展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强了地面温度、地面感热通量和边界层高度的月平均日变化;减弱了地面潜热通量和相对湿度的月平均日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以1975-2010年“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OLR逐日分析资料、MJO指数和经过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后的低频数据,合成
利用1981-2016年4-10月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日本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
In this study interregnal variability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climate,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addressed. It is an effort to charac
本文使用1998-2006年的TRMM3G68/PR、3842资料和1998-2005年的3A12和CSH(Convective/Stratiform Heating,对流和层状加热)资料以及1998年7月的NCAR/NCEP-1全球再分析资料,利用M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水稻产区,该区处于单双季稻的过度带,是典型的单双季稻混作区,每个地区可种植的熟性搭配种类较多;基于模拟产量来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
本文基于对风暴天气的天气学特征,对流单体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的环境条件,强对流风暴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的介绍,详细描述了估算整个风暴CAPPI上的流场结构的天气学依据;然后基于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是国家对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调查,也是遥感技术应用中最早、研究最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过去,应用遥感图像进行宏观的土地利用分类主要利用NOAA/AVHRR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