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黄花叶病是严重危害小麦的病毒病害,该病害由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田间症状为叶片黄化、褪绿,严重时植物矮小,分蘖减少,引起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可导致30%-70%的产量损失。该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3。冬麦区,主要包括黄淮、长江中下游等小麦种植区。近年来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呈现的最大特点是暴发性、间隙性,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病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有很大波动,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为小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因素。小麦品种抗病性强弱对病毒病发生流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实际生产中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常常会忽视小麦病毒病的抗病性评价,从而使得感病品种在病区大面积种植,加快了病害的蔓延和流行。以北纬33。冬小麦生产区为例,小麦黄花叶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超过1000万亩),危害程度逐年上升(平均减产20-30%),亟需提高监测预防力度。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水肥条件的改变,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亟需提供不同生态区,与小麦丰产稳产的栽培模式相结合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2012~2013年,我们调查了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老病区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在山东临沂、河南安阳、安徽六安、安徽定远等地设立了病害监测点,对各地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两年共计采集监测点样品401份,各地寄送样品78份,于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鉴定。479份样品中,439份检测出病毒。2011~2012年,我们选择了江苏扬州、河南西平、山东烟台和山东荣成4个病区进行小麦品种的田间抗病性鉴定,又于2012~2013年选择江苏扬州地区进行抗性品种重复性筛选,鉴定并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各地推广的抗病品种,能直接用于生产。2012年,各病圃鉴定了684份小麦品种,江苏扬州病圃筛选出了113份抗病品种,河南西平病圃筛选出了173份抗病品种,山东烟台病圃筛选出了21份抗病品种,山东荣成病圃筛选出了4份抗病品种。2013年在扬州病圃选取393份材料进行重复性鉴定,筛选出表现抗病的品种217个作为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和重病区的典型生态区,我们选取了江苏省扬州市、山东省烟台市、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及南阳地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病害发展的不同时期与相关单位合作完成小麦黄花叶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作。建立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结合适当晚播、返青期追施或叶面喷施氮肥等农事操作为辅的小麦黄花叶病防控示范田2000亩。示范区的展示极大地促进了病区抗病、防病的意识,对周围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根据研究,我们归纳了小麦黄花叶病的综合防治主要措施:对前期筛选、鉴定的抗病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在江苏、河南、山东等重病区推广以抗病品种为主导,结合土肥、晚播等农事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