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未来我国几十年里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和稳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收入差距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通过城镇化的逐渐转型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是我国今后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但是,长期的政策实践表明,统筹城乡发展仅仅单纯依靠增加农民部分收入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发展需要,也导致相关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须减少农村过剩的劳动力,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样的转移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位移和职业转变,更多的应该是身份的转变,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这个过程兼具独特性和复杂性,过程复杂、牵涉面广,政策实施难度大,属于系统问题。因此,城镇化进程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宏观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特殊经历,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改革。然而,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已经持续了较长时期,农业转移人口的非农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始终高居不下,在城市居民工资水平几乎差距不大的前提下,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城市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相差较多,市民化程度不够,如何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实施市民化政策,这是本文行文的目的,也是研究的切入点。本文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把研究市民化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作为全文研究的基本脉络。通过对市民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模型构建、计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办法,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方法实证分析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评价,并对市民化政策出现的偏差进行体制层面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机理与全面评价市民化政策后,本文对市民化政策路径选择、特别是市民化政策实施的价值、主体及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全面阐释市民化政策的一般价值尺度,得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视域下制定市民化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深入研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市民化政策实施主体;通过构建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讨市民化实施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矩估计(sys-GMM)和数值模拟的办法辨别并选择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市民化路径;本文在做好相关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深度解析相关制度、并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共八章。本文共分八草,其中第4、5章为本文的重点与核心部分,论文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首先提出问题、介绍问题产生背景及研究意义,同时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其次对文章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厘清本文易混淆概念的实质含义,为后文做准备;最后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综述与影响机理介绍,包括第2章和第3章。第2章是相关文献综述。通过介绍有关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国内外文献,为下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3章是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通过阐释市民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深入解析户籍制度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基础,对市民化政策实施进行全面评价。第三部分是市民化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包括第4章。第4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构建模型,对当前的市民化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其次,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现有市民化政策进行评价;最后,分析当前市民化政策出现的偏差及出现偏差的体制性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市民化的实施策略及政策建议,包括第5、6章。第5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既是对上文政策出现偏差的理论回应,又是继续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通过讨论市民化政策的一般价值目标,确定应该从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视角推进市民化;其次,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对市民化实施主体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最后,通过建立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不同市民化实施路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动态模拟其影响路径。第6章是政策建议部分。在本章中,我们从财政体制、优化政府行为及调整相关市民化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即第7章是结论。这一章总结全文,并依据研究内容得出结论,针对尚未解决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理论方面:(1)在经典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评价当前的市民化政策。(2)结合我国实际,从当前的户籍制度变迁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分析以户籍制度变迁为基础的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3)从市民化路径选择方面,从实施的价值目标、实施主体及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证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思路。方法方面:(1)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通过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构建博弈模型,对当前市民化政策的实施主体进行了详细刻画,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的方法实证分析当前不同的市民化路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本文研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标下如何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本文没有考虑市场行为,或者说假定劳动转移人口在市场中工资没有变化,这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因为如果实施市民化,可能会引起市场中的工资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消费行为等诸多行为的变化。在这一点上,本文存在不足。第二,本文进行市民化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时,偏重于进行静态分析,这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这是因为现实中,涉及影响机理方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呈现出动态性。在这一方面,运用静态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本文的另一个不足。第三,由于本文选用城乡收入差距仅仅是收入差距的一个方面,并没有考虑地区与行业收入差距,而实施市民化政策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因此,在评价市民化政策方面容易产生片面,这是本文的第三个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