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检测时,应用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确诊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256层iCT回顾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研究组应用256层i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剂量优化技术。分析两组患儿影像学图像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影像相符率,并比较两组患儿获得的影像学图像质量,质量的评估分为主观评估以及客观评估两方面。结果:影像学图像品质评估显示,主观影像学图像评估分值统计发现,研究组评估优良率为96.42%,常规组为92.86%,研究组明显略于常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影像学图像评估对比中,研究组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以及左心室内造影剂影像学图像所获得的CT值以及信噪比数值均略优于常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容积CT计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值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P=0.030;t=3.510,P=0.001;t=3.194,P=0.002)。结论:针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检测时,应用256层iCT剂量优化技术,不仅可以为医师提供较为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学图像,同时降低了患儿接受的X线剂量。对于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检测时,应用256层i CT剂量优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确诊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256层i CT回顾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研究组应用256层i 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剂量优化技术。分析两组患儿影像学图像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影像相符率,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术前CTA、超声心动图(UCG)与手术结果符合率。结果:两组患儿共发现24类心血管畸形病症表现,其包含5类先天性心脏内构造异常病症,19类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病症。影像学检测与手术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漏诊共5处,常规组漏诊7处,常规组略高于研究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影像学检测相符率显示,研究组心外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74%,常规组为99.59%,研究组略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心内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26%、心内外构造异常相符率为99.55%,常规组均为99.1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影像学图像检出率显示,研究组心外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6.08%,心内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3.94%,心内外构造异常检出率为92.33%;常规组分别为92.69%、93.11%、93.33%,两组检出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总体CTA诊断手术符合率(94.2%)优于UCG(88.5%),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79,P=0.036)。结论:应用256层i CT剂量优化技术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进行检测时,可以降低X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为清晰显示解剖构造异常情况,可显著减少误诊率的发生,对判定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