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通大生企业工人状况研究(1895-1949)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代南通大生企业的工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区域社会研究、社会转型理论等知识,对工人的来源、生活状况、罢工斗争以及工人在近代南通城乡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全文分导言、正文(共四章)和结论三个部分。导言部分对近代工人研究和近代南通研究的学术史进程进行了简要回顾,概括其中的主要学术问题。在充分肯定当前研究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特别是近代大生企业工人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针对这一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写作意图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近代大生企业工人的来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等人在南通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开始了南通近代工业化进程。南通近代工业的发展对周边农村产生影响,农村社会内部出现变动。正是在工资的外部诱惑力和农村社会分化的内部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民走进了工厂。第二章以早期大生企业工人的口述资料为基础,描写其劳动状况和生活状况。“亦农亦工”是近代大生企业工人的最大特点。尽管他们在工厂里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和折磨,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农民向工人的转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他们在工厂所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纯粹的农村生活比较起来,是在一个更高平台上的痛苦。这就是广大农民在明知做工很苦的情况下,还不断进厂做工的重要原因。第三章主要阐述近代大生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和工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工人们以消极怠工和罢工等形式,与资方进行斗争。在劳资冲突的背后,既有劳资双方利益的博弈,也存在着政党力量在工人中的渗透。第四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近代大生企业的工人与近代南通城乡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大生企业的工人是南通近代工业化的主力军,他们在推动南通近代化进程的同时,其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在近代南通农村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近代大生企业工人“亦农亦工”的生产模式,与当今乡镇工业的工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在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保障他们的生活,其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的市场竞争,影响最广泛的就是全球化及互联网化,任何一家企业想要生存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全
国民党政府在战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北平敌伪产业进行了接收。北平各接收机关对敌伪产业巧取豪夺,对民产肆意侵吞;国民党党、政、军各系统间更是就敌伪产业接收展开了
结合温州地区某桩基工程实测沉降数据,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及GM(1,1)灰色理论模型为组合模型的子模型,经大量数据的演算,探讨了不同组合模型建模方案在对历史
采用草砖、钢丝网砂浆及聚丙烯纤维砂浆协同作为承重墙体的各部分,有效增加了草砖墙体的承重效果,达到了承重、保温、装饰的统一。对原材料的选用、草砖自承重墙体的施工工艺进
近年来,对陕甘宁边区解决纠纷的研究日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根据地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抗战背景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如何解决多元化纠纷,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