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电制冷及纳米流体微通道换热器的LED散热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第四代光源,相比于传统的卤素灯和节能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由于其散热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限制了LED往小型化、高密度集成化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热电制冷技术、微通道散热技术和纳米流体冷却液的LED散热方式,适用于大功率LED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使用,并可保证其结温不超过限定值(120℃)。本文通过LED散热流程的分析,设计热电制冷&微通道散热系统与LED的集成系统,搭建LED散热测试实验平台,配制分散性稳定的Ti O2纳米流体作为冷却液,并进行散热实验,主要工作如下:对比了LED&风冷散热片、LED&热电制冷&风冷散热片、LED&微通道换热器、LED&热电制冷&微通道换热器四种散热方式的启动特性;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热电制冷片的电流ITEC、环境温度Ta、冷却液进口温度Ti、流速对LED散热影响的主次顺序,并对主要因素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配制分散稳定性良好的Ti O2纳米流体,在不同的TEC功率、纳米流体浓度(φ)和环境温度(Ta)下测量了LED基板温度(Ts),分析了从LED基板到环境的总热阻(Rt),并拟合了热阻与纳米流体浓度的关系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纳米流体和环境温度影响下LED的基板温度、散热系统的热阻(Ro)以及微通道换热器中的换热量,评价了散热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LED&热电制冷&风冷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最差,原因是由于TEC热端的热量不能被有效地散去;使用热电制冷&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系统可以使LED基板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和冷却液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散热能力;影响LED散热主要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ITEC>Ti>Ta>u。随着IT EC增大,Ti降低,Ta降低和u的增加,Ts降低。使用纳米流体作为冷却液在散热系统中可以改善LED的散热,并且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LED基板温度越低。相比使用水冷却液,使用纳米流体作为冷却液作为可以使LED在更高的环境温度下保持较低的温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速铁路在大幅度缩短旅客的旅行时间,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同时
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无线通信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室内环境下WiFi的部署也变得尤为重要并普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凭借简单的可移动的设备就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定位精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新时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铁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列车定位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实现列车安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列车定位技术能够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准确、及时地获取列车的位置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列车运行,提高运输效率。随着卫星定位、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得以应用到列车定位中成为可能。本论文针对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
传统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主要基于环境假设的光学几何约束,例如从运动中恢复结构和立体图像匹配,但是割裂了图像序列中,相邻图像帧与帧之间的联系。而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文结合最新热点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中的前端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VO)对单目图像的深度进行恢复。单目视觉里程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MOLED)和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是现代显示的主流产品,薄膜晶体管(TFT)是显示器驱动的关键核心器件。氧化锌薄膜晶体管(ZnO-TFT)由于制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通信设备的大规模涌入,当前蜂窝网络容量已难以满足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Het Nets)和
Femtocell基站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蜂窝网络室内覆盖差的问题。但是Femtocell引入到传统蜂窝络,与其构成了异构网络,产生严重的同跨层干扰。为了更好地解决干扰问题,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