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下丘脑弓状核中枢敏感化的机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下丘脑弓状核(ARC)参与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受体及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探索脊髓上水平痛觉过敏的中枢敏感化机制。方法:建立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SL)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压爪-缩腿法和辐射热-缩腿法测定动物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观测ARC内微量注射MK801(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APV(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CNQX(非NMDA受体拮抗剂)、PP2(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F109203X(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70 min内PSL模型大鼠痛阈的变化;以PSL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的NR1和NR2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SL模型大鼠术后数小时痛阈即明显降低,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ARC内微量注射MK801(5 nmol)、APV(1.5 nmol)、CNQX(0.5 nmol)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痛敏现象明显减轻;ARC内微量注射PP2(5 nmol)、GF109203X(0.04 nmol)后,痛阈升高幅度更大,痛敏现象也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L大鼠ARC内磷酸化的NR1和NR2B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结论:下丘脑弓状核中的NMDA受体、非NMDA受体及受体后Src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在痛觉过敏的脊髓上中枢敏感化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水电在电力系统中比重的不断加大,以及工农业用水、城乡居民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库在自身防洪的前提下,面临着供电和供水的双重压力。加之近年来干旱等极端天气频
呼肠孤病毒科病毒是最大的也是具有最广泛宿主谱的dsRNA病毒,其基因组通常由10、11、12节段dsRNA组成。呼肠孤病毒科包括12病毒属,其中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人和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