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免疫磁珠分选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建立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免疫磁珠分选检测前列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以利于发现早期前列腺癌隐匿性微转移,评估前列腺癌的预后,监测术后前列腺癌复发与转移。 2、联用免疫磁珠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评价其在判断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体外培养前列腺癌LNCaP细胞,将其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悬液和事先已与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SMA单抗)预孵育的包被人抗鼠IgG抗体的磁珠作用,显微镜观察其与免疫磁珠结合的情况,计算玫瑰花环形成率,并观察其与不同浓度的单抗作用时的玫瑰花环形成率,摸索最佳反应条件。台盼蓝染色检测分选前后癌细胞存活率。将LNCaP细胞分别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全血细胞混合,与预孵育的免疫磁珠作用,磁架分离,显微镜观察,进行灵敏度的检测。 2、本研究的临床病例包括前列腺癌(PCa)组53例,年龄57~85岁,平均73岁,经Jewett临床分期:B期7例,C期19例,D期27例:经Gleason病理分级:高分化癌12例,中分化癌18例,低分化癌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30例,年龄35~88岁,平均68岁;正常对照组5例。 3、采集前列腺癌和BPH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5ml于EDTA-K2抗凝的真空管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已经建立的免疫磁珠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方法学进行分选,分选后的细胞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AmRNA来鉴定分选结果,从而判断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存在与否。PSA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是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本研究对联用免疫磁珠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判断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 1、成功建立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方法学。随着PSMA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高,LNCaP细胞与免疫磁珠的结合率也增高。当单抗浓度为5μg/ml时,结合率最高,玫瑰花环形成率可达到90%,单抗浓度继续增加,二者结合率不再升高并略有下降。且分选后癌细胞存活率较之分选前未明显改变。该方法敏感性高,当PBMC与LNCaP细胞比例为106:1时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检测灵敏度可达20个肿瘤细胞/ml外周血。 2、临床病例检测结果:5例正常对照者中未检测到阳性结果;30例BPH患者中检测到1例阳性;5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3例阳性,阳性率43.4%,其中ECT证实的27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17例阳性,阳性率达到63%。 结论: 免疫磁珠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灵敏、特异并且临床实用价值高的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微小残留提供新的思路,其联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判断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发生有助于转移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和预后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电子病案,研究填写质量,分析首页缺陷,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我院在电子病历中搜索2019年10-12月5115份出院患者的病历首页,导出一般信息、医疗信息和其他信息,
目的 探讨鼻息肉以及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在腰麻状态下实施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的方式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4月-2020年10月入院接受腰麻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共计62例,通
目的:对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使用断指再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影响手指再植存活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手指
必须正视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全体员工的共识。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正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与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术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86例,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 探讨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其中,甲亢患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