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对贫困高度关注,解决贫困问题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土地利用与贫困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湖南省湘西北地区为例,开展武陵山区农用地利用方式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研究。农村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土地利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农用地更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此,本文以湘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贫困村进行贫困分级,并阐述其在不同县域的分布特征;利用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分析各农用地利用方式在县域尺度的分布优势度及有序性;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并分析农村贫困与农用地利用的耦合作用,利用统计的方法研究不同农用地利用与贫困发生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地方政府优化农用地布局、发展优势经济农业、缓解地区贫困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主要的结论有:(1)农用地利用方式与农村贫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和耦合作用表明,无论劳动力外出率处于何种水平,农村贫困与农用地利用均存在较高的耦合作用,其中耕地与农村贫困的关联度最高,经济作物用地与农村贫困的关联性最明显。(2)不同县域之间农用地利用与农村贫困的相关性存在差异。花垣县和龙山县的农用地利用与农村贫困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其值达到0.83,表示两者耦合作用较强,石门县的关联度值最低为0.61,关联度中等,耦合作用一般。(3)农用地类型空间分布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通过分布指数和信息熵可知,耕地在地形较为平坦的丘陵区分布具有较高的优势,而山地区适宜于发展牧草地、园地和林地等农用地类型。(4)不同农用地利用方式与农村贫困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中水浇地或水田、园地、经济作物和牧草地与农村贫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可作为扶贫工作中发展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