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控性结肠炎癌变过程的转录组动态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可控性炎症在肿瘤的启动、促进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非可控性的结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且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炎症的严重程度、范围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肠炎相关性癌与传统意义上的结直肠癌相似,为一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而与经典结直肠癌的“腺瘤-腺癌”序列不同,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至结直肠癌经历了“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症”的序列演进。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缺乏针对连续病变阶段的动态组学研究,对其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的认知也不全面。为从全基因组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两个层面全面、深入地探讨“炎-癌链”中的分子事件及其交互作用网络,本研究在构建化学诱导的非可控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小鼠模型基础上,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炎症因子抗体芯片(蛋白芯片)技术、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症”序列演进过程的转录组及“炎-癌”调控网络中的关键信号通路与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旨在为非可控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非可控性结肠炎及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构建]通过单次小剂量地腹腔注射诱变剂氧化偶氮甲烷,1周后予以循环饮用致炎剂葡聚糖硫酸钠,我们成功构建非可控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癌小鼠模型。该模型具有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癌相似的特征:(1)临床表现上均有腹泻、大便隐血、粘液脓血便、体重不增或下降。(2)病理学观察,给予葡聚糖硫酸钠后小鼠结直肠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糜烂与浅溃疡从大肠远端向近端发展;随着葡聚糖硫酸钠的循环饮用,形成非可控性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进展呈现典型的“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癌”的序列演进过程;不典型增生以扁平型为主,不典型增生与癌呈多灶性,且发生于炎症较重的部位。(3)小鼠模型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炎相关性癌有相似的表达谱特征。以上发现证实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与炎症相关性癌,有科学应用价值,可为后续试验提供保障。[非可控性结肠炎癌变过程的转录组动态变化规律]转录水平的变化是基因组遗传信息的集中体现,为了全面地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病变各阶段转录组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正常-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癌”各病理阶段的小鼠肠道黏膜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研究发现,各病理阶段的基因表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尤以早期炎症期的分子变化最为显著,分别有2245与2294个基因探针在炎症组织中较正常组织发生了上调与下调,形成一阵“转录风暴”。多种聚类分析显示炎症期的样本严格聚为一类,在主成分中占有绝对地位。对基因注释本体(GO)的富集度网络分析发现,该时期变化最显著的为炎症相关基因集,包括直接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趋化炎症细胞的趋化因子、诱导白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参与组织修复的血管生成因子与基质重建因子、诱导坏死细胞凋亡及促进肠上皮细胞存活与增殖的因子等等,而这些基因集在不典型增生及癌症期表达趋于缓和,表明机体在早期处于积极地防御状态,而至后期,机体逐渐对炎症与肿瘤细胞产生耐受,转录水平改变趋缓;也提示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改造作用。这种早期的剧变可能已经决定了细胞的命运与疾病的走向。在癌症期,仍有部分炎症因子的活跃,主要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血管新生与基质降解的基因表达上调,充分体现出结直肠癌的恶性行为特征。[信号通路的阶段性活化是连接“炎-癌”的纽带]经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组化验证,本研究发现NF-κB、STAT3、p38MAPK及Wnt/β-catenin等信号转导通路在CAC进程中存在阶段性活化。其中NF-κB经典途径(p65)与STAT3两条信号通路在“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的序列演进中呈现持续性活化,p65、磷酸化STAT3(p-STAT3)及其靶基因编码蛋白Bcl-xL、COX-2的表达均呈逐级升高的趋势;NF-κB旁路途径(p52)仅在炎症细胞中活化,且在炎症期最为活跃,而不典型增生期至癌症期表达逐渐下调;p38MAPK信号的活化发生于炎症期及不典型增生期;在肿瘤形成阶段p38MAPK失活,而Wnt/β-catenin通路开始处于明显活化状态。这些结果表明,NF-κB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STAT3及p38MAPK可能对炎症的启动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参与炎症细胞的趋化、促炎因子的释放;而NF-κB经典途径、STAT3及p38MAPK诱导的持续性炎症反应又对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产生积极作用,微环境当中的细胞中上述信号的激活导致细胞因子的持续产生,继续作用于转化细胞,促进其存活与生长;随着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与p38MAPK的失活(p38MAPK被认为是抑瘤基因),促瘤与抑瘤的平衡终于被打破,在NF-κB经典途径与STAT3信号所营造的炎性背景下,肿瘤稳定形成与进展。[非可控性结肠炎癌变过程动态交互作用网络的关键节点]结合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及血清炎症因子芯片的检测结果,我们找到非可控性结肠炎癌变过程各病变阶段的交互作用网络关键节点。炎症期,IL-1p、IL-6、COX-2及CEBPB位于上调的分子网络中心,CYP家族成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肝细胞核因子4α位于下调的分子网络中心;不典型增生期,上调分子网络的关键节点为CD44和VCAM-1,下调分子网络的关键节点为CYP家族和GSTM家族成员;癌症期,上调分子网络的关键节点包括IL-23a、CXCL2、IL-1β、 LCN2、TIMP1、MMPs、TCF2等,下调分子网络的关键节点则由CYP家族与ALDH家族成员组成。这些关键分子与众多的差异分子发生交互作用,并与NF-κB、STAT3、p38MAPK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紧密相联,形成特色的阶段性的动态调控网络,推动非可控性炎症介导的恶性转化。综上所述,利用小鼠模型研究“非可控性结肠炎-不典型增生-结直肠癌”序列演进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转录组变化规律,并在蛋白水平进行初步验证,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相关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了基因组的动态转录规律,在炎症早期形成的转录风暴似乎决定了疾病的走向,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验证,首次报道了NF-κB、STAT3、p38MAPK及Wnt/β-catenin等关键信号通路的阶段性活化规律;而对血清炎症因子芯片的筛查则对上述结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这说明在炎-癌演进的多阶段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的阶段性活化发挥主要推动作用。尽管小鼠与人类的同源性很高,对研究结论的推广尚需进行大量临床样本的验证。将人类疾病样本数据与动物模型数据进行整合,有望为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并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慢性炎症的预防与治疗,阻止炎症的恶性转化。
其他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过
目的:本研究通过以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观察血清单胺氧化酶的变化,从而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慢性肾
目的:肺癌是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目前肺癌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疗效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长期存活率较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处于边缘状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事关百姓安危和产业兴衰。数字平台在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此次战“疫”制胜的关键力量。比如,百度地图推出的迁徙
有些男人认为,女人一旦结婚,就算心里不情愿,也无权拒绝丈夫的行房要求。其实,他们错了,因为他们不懂得两性的结合意味着男女双方都应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通常,妻子在情绪低落、疲乏或与丈夫发生感情冲突时是不愿意做爱的。但此时丈夫若强迫妻子做爱,就会使原本快乐甜蜜的性结合遭到破坏,而且还会给夫妻感情带来伤害。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情况下,妻子都把性生活当成了“例行公事”,而一旦超过了忍耐的极限他们就会反抗。
期刊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很多,但由于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所花的费用较多,所以,家长们通常都首选既方便又经济的家庭治疗方法。但目前,在儿童弱视的家庭治疗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也使得一些弱视儿童的家长感到压力很大,有的家长甚至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那么,在儿童弱视的家庭治疗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只给患儿戴近视镜,不进行其他的治疗    治疗儿童弱视,为患儿戴近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