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产权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研究的始终。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土地产权”这一范畴,但他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产权思想,只是散见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笔下的土地产权是一组权利束,既可以相互统一也可以相互分离。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包括土地产权权能及其结合与分离、土地公有产权、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地租理论等丰富内容。系统梳理马克思土地产权基本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农地产权改革中的应用与发展,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启示人们在实践探索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进一步指导我国土地产权尤其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结合学术界对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脉络,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并回顾了其在当代中国土地改革中的应用和发展,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未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脉络。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派的地租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学派的公有产权理论及无政府主义批判私有产权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科学而又系统的土地产权理论。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产权权能及其结合与分离、社会主义土地公有产权、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及地租理论。第三章探索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模式,形成了毛泽东的土地合作社思想、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江泽民的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胡锦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习近平的“三位一体”合作组织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产权思想。第四章阐释了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的当代启示。在分析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特征、状况的基础上,概括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权属不明、土地产权弱化、土地流失和破坏严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进而探究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启示:明晰农地产权、健全土地资产的良性运行格局、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