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Eucalyptus)由于速生和适应多种环境的特性而成为世界著名的造林树种。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广泛引种,引种面积已达150万hm2以上。有关外来树种桉树对林下本地植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尚有争议。为研究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引种桉树对林下植物和土壤的影响,对三峡库区中游地段的丰都县世坪林场引种的16年桉树混交林下本地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并与当地次生常绿阔叶林栲树林进行了比较分析。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在桉树林和天然林各设置一个0.48hm2(80m×60m)样地,调查样地内维管植物物种名、密度和乔木胸径等;土壤实验测定了桉树林和天然林林下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氦、全磷和有效磷指标。
结果表明,桉树林基本包含了当地栲树天然林中大部分优势科属。桉树林本地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相似,反映了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特点。桉树林与天然林植被物种组成有差异,但主要的木本植物都能在桉树下生长,有些物种还成为桉树林乔木下层的优势种。桉树林乔木层和层间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天然林无显著差异,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天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于天然林。桉树林乔木径级分布和更新情况显示,桉树种群结构不稳定,更新不良,随着演替的进行,会渐渐退出乔木层优势种行列,耐荫常绿树种会逐渐占据乔木上层,特别是当地常绿阔叶林建群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小红栲(Castanopsis carlesii),在桉树林中能正常更新,种群发育正常,将成为群落乔木层新的优势种。土壤实验结果显示,桉树林下0~10cm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当地栲树天然林,其中全氮在10~20cm土壤中仍然低于天然林。
总之,在三峡库区植被退化地区引种桉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当地植被,也并不影响当地优势植物的更新。但在当地引种桉树,要注意桉树林周围的天然林植被状况和造林前土地利用方式;在桉树林的演替过程中,不要进行较大的人为干扰;最好与豆科植物构成混交林,以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