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是公共部门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和建设一种新型的、并在实施过程中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逐步优化的项目融资和实施模式。
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国际)所执行的海外水电站BOT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狭义PPP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分析主要基于下述两个着眼点:一是,对于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而言,国内的PPP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缺少PPP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适时地积极地摸索着开发具备PPP市场条件的海外PPP项目;二是,相对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国内企业、科研院校而言,PPP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而言,在从承包商到PPP项目投资商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知识,还是从工程经验上而言,对于PPP项目的把控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因此,结合目前中国水电国际所实施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即能与国内外有关学术研究方向保有一致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于PPP相关概念及其在国际项目工程市场上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其次,以中国水电国际所执行的海外BOT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项目的案例分析及PPP模式进行比较和归纳,从而推导出我国企业在PPP市场上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从而提出可能性的建议。整个分析过程中,规范分析贯穿始终,案例分析提供佐证。
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市场PPP模式项目竞争,目前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我国企业普遍缺少在PPP项目方面的实践经验;
二、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PPP项目专业人才;
四、企业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制约境外投资业务的发展;
五、目标市场面窄,同业竞争严重,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六、企业大力开拓海外PPP项目所需国内市场环境尚未成熟。
因此,中国企业若想在海外PPP投融资项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