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游仙题材是一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题材,表现了古人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和对超越生死的向往。其“游仙”脱胎于中国道教,是一种关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观念或行为活动,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涉及中国画、壁画、版画、诗词、小说等众多领域。本文从游仙题材出发,对以中国美术史为主的游仙题材绘画作统一研究,并且从绘本和水彩画创作的角度探讨对游仙题材的表现。本文第一章叙述了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游仙题材是一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题材,表现了古人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和对超越生死的向往。其“游仙”脱胎于中国道教,是一种关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观念或行为活动,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涉及中国画、壁画、版画、诗词、小说等众多领域。本文从游仙题材出发,对以中国美术史为主的游仙题材绘画作统一研究,并且从绘本和水彩画创作的角度探讨对游仙题材的表现。本文第一章叙述了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游仙的广义和狭义概念,陈述了其发展历史、思想渊源与表现方式,并尝试定义了游仙题材的概念与范围,探讨了此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表现。第三章对游仙题材的中国画进行分类和概述,以具体作品为例,从绘画语言与叙事方式等方面研究了游仙题材在中国画上的表现。第四章以叶露盈的绘本《洛神赋》为例,研究了游仙题材在绘本上的表现方式,并以此为基点,尝试解答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绘本继承又发展的表现。第五章以段辉的水彩画作品为例,研究了水彩画中游仙神韵的表现方式,同时以笔者的作品为例,探析游仙题材在绘画创作上的表现思路。游仙表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死的艺术性想象和宗教性哲思,积累了大量艺术作品,值得当代艺术创作者给予关注并继承发展。
其他文献
清代著名书法家、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因其书法成就、地理学成就等个领域都成绩斐然而驰名中外。在清末以及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书法作品艺术史研究中,都是有着重要地位的。通过研究他的书法与书学理论,对清代的中国书法史研究来说有着很大的现代意义。书法艺术而言是其创造性,他的书法从北碑的粗犷豪迈的意趣中来,同时博采帖学如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等书家的书风,食古而化,自成一家。对于书法作品学习,杨守敬在其《学书迩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动画这一“年轻”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并早已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了体现着中国民族性审美意识的艺术门类。同时,在媒体技术的更迭发展下,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式与传播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导致中国动画的审美范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直至目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动画不仅在画面质量与制作技术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其美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也与传统媒体时代的中国动画大相径
本文主要对文徵明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进行分析研究。第一个章节是通过对文徵明的生平、性情、时代背景以及画学思想来分析文徵明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以及特征。第二个章节指出文徵明深受沈周和赵孟頫的影响,形成粗细两种风貌,被称为“粗文”和“细文”,其中细笔风格是本色画。第三个章节主要从笔墨语言、构图布局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通过作品重点对文徵明山水画具体风格特色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从早期作品到晚期
本论文聚焦传统的京剧艺术与新兴的新媒体艺术,对新媒体语境下京剧展演方式的变化进行探讨。如今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戏剧的结合,对舞台的呈现方式、演员的表演习惯、观众的观演状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延伸到京剧艺术上,表现为新型的京剧展演方式,为传承京剧艺术,展现传统文化之美,传播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依次论述,第一章节简要阐述了在二十世纪以来,社会大环境推动了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作
上世纪前半叶,经由达达画派和和形而上画派演变而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产生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艺术家及众多流芳后世的作品。作为一种流派的超现实主义虽已成为过去,但我们从当下大量艺术作品中显明的超现实主义因素身上,依然可以窥见超现实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本文以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手法为研究重点,通过文献学习和对前人创作成果的学习研究,深入探析具有超现实意味的绘画艺术特色,详细论述解构、重组、变异的手法在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五色”于古时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于后世纪经历了改革与复兴,时至今日,“五色”已然发展成为“五色文化”,其中,色彩是载体,文化是内核。“五色文化”以其丰富的生命力发展至今都在影响着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在不同艺术文化领域的发展。本文以“‘五色文化’在当代服饰中的传承与拓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梳理了“五色文化”的历史渊
随着近年女性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的提升,当代女性消费者对于女装设计的思想高度、设计灵感深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以服装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成为学界热议话题。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积淀着丰富的女性审美意识,其民族特色女性服饰“七星披肩”的源起与流变均受到女性生活、女性劳动、女性选择的影响,研究纳西族女性服饰对现代独立女装设计有宝贵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纳西女性的生活环境与传统社会劳动分工,从民族服
汉绣作为荆楚文化的载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楚文化的六大支柱之一。据史书记录距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文明史,其纹样古朴、设色富丽、风格粗犷,充满楚地遗风,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但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遭到极大冲击,日渐衰落。目前,国内外对汉绣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形式也普遍老旧,缺乏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创新设计。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内饰而言,要想打响自身品牌,提升
编织手工艺源远流长,随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出现,因社会进步而发展。如今,编织技艺不止于最初的实用性功能价值,它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术形式,无论是馆藏珍贵文物,还是现代手工艺品上都能有编织手工艺的一席之地。并且在服饰设计领域中,编织物因肌理效果丰富,可塑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传统编织艺术的理论研究,了解编织技艺历史发展轨迹以及艺术转变的形式,再从实践中创新管珠编织艺术并作用于服饰艺术设计
随着可穿戴设计的日益发展,以及时尚与流行概念的逐渐普及,人们对自身的着装方式更加关注,并开始追寻服装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本文以当前全球流行的可穿戴时尚设计为背景,以楚文化为切入点,研究区域传统凤纹。本文从南方楚国地区的起源入手,收集和整理了楚文化中各种形式的凤纹的艺术特点和美感构成。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内涵或特殊意义的代表性元素,总结出凤纹在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和构图方面的艺术特点。该研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