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女”如今成为“流行”的热点名词,不仅成为大众谈论家庭、性别、婚姻的焦点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把玩的“卖点”。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剩女”似乎成为人们认知未婚女性的框架,似乎适龄女性非婚即“剩”。然而,婚恋本就是较为隐私的话题,也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是人们往往可以借用一些诸如“剩女”一类的“流行”的词汇理所应当的“冒犯”他人,轻易闯入交往对象的隐私。本文以“剩女”话题为研究对象,试图阐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中国城市大龄未婚女性人口比例逐步增加”这样一个社会学议题被建构为一个“媒介议题”后是如何形成一个“日常话题”的。首先,通过社会学考据,分析出“大龄未婚女性”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表述,参看国内外的研究,描述清楚社会学中“大龄未婚女性”这一现实主体的现实建构,并试图梳理出“大龄未婚女性”这样一个社会学名词在社会学研究中为何被“剩女”这个网络名词所取代。其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媒介是如何利用自身的功能对“剩女”议题进行“翻译”并完成对“剩女”的形象建构,然后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给大众,并对这些形象进行分类讨论。再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剩女”是如何成为日常话题的,并对大众个体对“剩女”的认知框架进行描述。分析人们谈论“剩女”的话题语境、话题内容、话题框架和传播模式。最后,对作为传播符号的“剩女”进行批判和反思,对媒体、大众在用“剩女”一词作为传播符号来谈论我国城市“大龄未婚女性”群体时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