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宗教功能变迁的研究——以大理B村的莲池会为个案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宗教多表现为“小群体”或“初级群体”的形态。中国的民间宗教大多属于弥散型宗教,在中国社会生活几乎每一主要的方面都履行着一种普遍的功能。本研究以卢曼和英格的功能论为理论视角,以云南省大理市B村的莲池会为研究对象,对建国以来B村莲池会不同时段的主要功能做了系统考察,并从国家、社会文化、宗教和个体四个方面分析了莲池会功能变迁的影响因素。   具体而言,本研究把建国以来莲池会的主要功能变迁分为三个时段进行探讨。1949-1978年的第一阶段,莲池会主要发挥了教化维系功能。由于国家的强在场,民间宗教曾在短暂的时间内消失在村民的视野之外,但很快转入隐秘的“地下”活动。莲池会在“左倾化倾向”的宗教政策下艰难生存。1979-2001年的第二个阶段,莲池会的整合功能得到增强。受益于国家新的宗教政策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民间宗教获得了重生的外部条件。莲池会的民间权威在特定场域下充分利用官方和民间的有利因素使其重回村民的视野,并使自身资源得到了丰富和壮大。2001年以来为第三个阶段,是莲池会世俗性凸显时期。民间宗教取得了“合法性”地位,不仅开始进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世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家展开了互动。通过世俗化的方式对某些社会资源的动员,莲池会的宗教信仰形成一种新的“力量”,信教者在集体性的宗教活动中得到慰藉和安定。   在上述三个阶段,宗教和国家、文化及个体之间具有复杂共变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国家、文化作为外部型力量,在不同时期对民间宗教和信教个体的影响和冲击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民间宗教作为内部型力量,通过在相应时期表现出特定功能以求得自身的生存、调试、复兴和发展,并且不同时期加入的信教个体主体经验也在发生转向。这一过程反映出莲池会的功能变迁既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也实现了“传统的再造”,使之在新的社会情境下扮演新的角色。
其他文献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报业经营面临空前困难.在困难面前,浙报集团党委抓战略规划,抓转“危”为“机”,抓转型升级,抓破解难题,抓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集团经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过程中不只是为了满足实用消费,而是更加注重与自己身份、品味、社会角色以及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具有符号价值的商品,并且希望通过符号消费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而社会上出现了符号消费现象。这种符号消费现象也反映在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本文以符号消费理论为依据,选择大学生为分析对象,对其符号消费行为进
本文利用PKUVIS微博可视化工具对不同角色在真实舆情网络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官方权威者这一微博用户角色以其“互动关注矩阵”形态在舆情信息传播和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进
宗教是个体自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认同来源。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祈祷、仪式等宗
传统节日是民众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集体创造,约定俗成的,并且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自1985年首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深圳荔枝节
本文从城市利益关系调整和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入手,以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分析背景,探讨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推进社区理论研究和社区建设
学位
内隐自尊是个体对与自我相关或无关的事物进行评价时,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的自我态度效应。近年来,随着内隐自尊研究成果的丰富,对特殊群体的内隐自尊研究成为热点。与此同时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