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白山典型河岸带原始林和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取样,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分层频度和株数、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Whittaker指数、Cody指数和群落相似度系数)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其结构特征(建群种更替、径级结构、年龄结构、蓄积量和生产力)、演替规律和木本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对采伐干扰的响应,揭示其结构、动态和木本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评价采伐干扰的影响效果,为保护与经营管理长白山河岸带森林群落的生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河岸带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为:①河岸带森林群落在不同海拔区域均是由11~13个树种组成,但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却发生了变化,且其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逐步被针叶树种所取代,采伐干扰不仅改变了各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而且使树种更替趋势有所加强。②河岸带森林群落建群种的径级结构沿海拔梯度均呈现出倒“J”型分布。随径级增大,立木株数逐渐减少。采伐干扰对河岸带森林群落的径级分布格局、分布幅度、株数比例、分布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均具有较大影响。③河岸带森林群落建群种的个体年龄及其胸径关系呈现出显著正线性相关趋势,且其年龄结构沿海拔梯度也均呈现出倒“J”型分布。采伐干扰对河岸带森林群落的龄级分布格局、分布幅度、株数比例、分布的连续性和间断性、针阔叶树种在其群落年龄结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均具有较大影响。④河岸带原始林群落的蓄积量沿海拔梯度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而河岸带次生林群落沿海拔梯度却呈现出单峰型分布格局,且采伐干扰对河岸带森林群落的蓄积量、生产力、蓄积组成结构、建群种蓄积量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均具有较大影响。 (2)河岸带原始林和次生林群落沿海拔梯度的演替趋势有所不同:①在750m~800m低海拔区域,河岸带原始林群落将向着红皮云杉阔叶混交林阶段发展,而在800m~950m中低海拔以上区域却均将向着红皮云杉红松阔叶混交林顶极群落发展。②在750m~850m中低海拔以下区域,河岸带次生林群落均将向着以阔叶树种为主的阔叶混交林阶段发展,而在850m~950m中高海拔以上区域却均将向着以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发展。 (3)河岸带森林群落的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为:①河岸带原始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出750m~800m,800m~850m,850m~900m海拔区域的α多样性指数(香浓-威纳)相对较高且比较恒定(2.454~2.544),高海拔区域(2.250)呈现出下降趋势的分布格局,而采伐干扰却不仅改变了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波动型分布),而且加大了不同海拔区域群落之间的波动幅度(2.174~2.692)。②河岸带原始林群落沿海拔梯度的树种变动速率相对较低(1.5~3.5),且群落相似度系数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