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与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作为社会敏感神经,媒介的成功转型与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中最重要、最引人瞩目的领域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十六字格局正式确认公众参与在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管理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媒体在面临“制度转型尴尬”和“公共性供给缺失”两大问题的基础上,界定了媒体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纵横比较了公共产品已有的几种供给模式,并结合媒体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媒介‐公民三方的博弈过程,分析其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及局限性,由此提出了媒体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思路,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我国媒介服务供给的研究领域。力图通过协调政府、市场以及日益成熟的公民社会在我国媒体服务供给中的关系,以消除或降低过度市场化引发的各种冲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媒介服务供给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本文还将媒体供给的公共治理应用于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分析其现存媒体供给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公共治理对策。为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业属性的中国传媒在其转型过程避免传媒公共性结构转型的危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