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气候变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研究成为当今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且逐步由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转变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政府、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已经意识到旅游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而且也是贡献者之一。据统计由于旅游交通运输、住宿及其他相关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6%;若不采取缓解措施,在未来30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5倍。我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促进投资、扩大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0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1000亿元;入境旅游人次达到1.36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20亿美元。旅游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当前,低碳旅游、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可持续管理的关键词汇。
旅游业的节能减排需要遵循“测定-减排-补偿”的逻辑主线,但是在国内研究侧重于旅游碳排放和低碳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包括低碳旅游的定义、特征、评价与途径等问题的研究,缺乏对旅游业碳排放测定的基础性研究,因而提出相关的旅游业节能减排的宏观管理与策略也缺少相应的说服力。近年来,少数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旅游碳排放的计量研究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通过“由下而上”法计算得到我国旅游业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0.56~0.86%,认为旅游业属于低耗能、低排放、低碳产业,而国外研究则认为旅游业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总量的4~6%,旅游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深入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我国旅游碳排放的计量主要是对旅游直接碳排放的计量,而忽视了旅游间接碳排放的计量,因而导致国内外研究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并不是一个具有独立编码的行业,其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边界不明晰等旅游行业特殊性,制约着旅游业碳排放的计算和低碳旅游政策的统筹与实施。
本文在梳理与分析旅游与气候变化、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系统(SystemofNationalAccount,SNA)、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SatalliteAccount,TSA)和环境-经济综合账户(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等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SNA)和国家旅游卫星账户(TSA)为经济数据基础,以环境—经济综合账户(SEEA)的标准为参照,构建以旅游为核心的环境—经济综合账户(TourismIntegratedEnvironmentandEconomicAccounting,TSEEA),并计算旅游直接碳排放量。然后,以旅游环境—经济综合账户(TSEEA)为旅游间接碳排放计算平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使用投入产出方法来计算旅游间接碳排放。并构建了24个步骤的我国旅游业碳排放计量框架。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1)在计量理论上,基于国家旅游卫星账户(TSA)和国家旅游环境-经济综合账户(TSEEA)这两大账户的构建,通过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投入产出方法的具体运用,从以往的消费性行业转变为生产性行业视角来认识旅游业,综合考虑旅游经济影响与旅游环境影响,对我国旅游直接碳排放与旅游间接碳排放进行了计算。
(2)在旅游直接碳排放计量上,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旅游业直接CO2排放总量依次为6717.75万吨、5565.98万吨、5493.61万吨、7355.71万吨,分别占各年我国所有产业部门CO2排放总量的2.22%、1.62%、1.05%、1.18%,占我国CO2排放总量(包括生活消费排放)的1.97%、1.43%、0.94%、1.06%。旅游业直接CO2排放量处于所有产业(23产业部门)CO2排放量排名中的第15位左右。同时,得出旅游业所释放的直接CO2主要来自柴油,均在1400万吨以上,其次为电力、汽油、燃料油和煤炭。
(3)在旅游间接碳排放计量上,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旅游业间接CO2排放总量依次为7308.25万吨、8023.92万吨、9396.69万吨、9622.76万吨,分别占各年我国所有产业部门CO2排放总量的2.42%、2.33%、1.79%、1.54%,占我国CO2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排放)的2.14%、2.07%、1.61%、1.38%。在我国所有产业部门中,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机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对旅游业的间接CO2排放影响较大。
(4)在旅游业总碳排放计量上,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旅游业总CO2排放量依次为14026.00万吨、13589.89万吨、14890.30万吨、16978.47万吨,分别占各年我国所有产业部门CO2排放总量的4.64%、3.95%、2.84%、2.71%,占我国CO2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排放)的4.11%、3.50%、2.54%、2.44%。我国旅游业总CO2排放量占我国所有产业部门CO2排放总量和我国CO2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CO2排放)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5)在旅游碳排放构成上,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旅游交通产生的直接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4992.57万吨、4225.38万吨、3688.09万吨、5014.27万吨,占旅游业直接CO2排放量的74%、76%、67%、68%。旅游交通产生的间接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2853.28万吨、3475.07万吨、3749.26万吨、3704.00万吨,占旅游业间接CO2排放总量39%、43%、40%、38%。其次是商品销售、餐饮和住宿。而游览、娱乐、邮电通信和其他服务的比重较小,其排放总量也较少。旅游业CO2排放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受旅游交通影响较大。另外,旅游交通直接CO2排放量比其间接CO2排放量要大,而其他旅游部门间接CO2排放量是其直接CO2排放量的3~4倍。
(6)在旅游生态乘数上,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旅游业生态乘数分别为3.1041吨/万元、2.4417吨/万元、1.9313吨/万元、1.5624吨/万元,呈现出下降趋势,即1万元经济产出所排放的直接和间接的CO2总量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趋势。
(7)进一步发现,在旅游碳排放量的构成上,随着旅游业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碳排放总量逐步增加,但是旅游直接碳排放量占旅游碳排放的比重有可能逐步下降,而旅游业间接碳排放源产业将逐步增加,并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一、二、三产业,且第一产业的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上升;在旅游碳排放的产业来源上,金融与保险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与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所产生碳排放量在旅游碳排放量中的比重会逐步增加;在国家经济与旅游业发展阶段上,当国家与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期,国家经济产业平均碳排放强度较高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旅游业在此阶段总体处于大众观光旅游期,旅游业可以被认同为是低耗能、低排放、低碳的产业。但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到休闲度假阶段,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将逐步增加,可能演变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
最后,未来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还需要考虑旅游业社会和文化成本碳排放研究、整套完善的国家经济和能源账户系统的构建、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体系研究、旅游者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态度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