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类型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都将文化产业发展加入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内由于对各个产业容纳的有限性和产业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产业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扩大现有企业规模”与“增加区域相关企业数量”之间的双重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到产业集聚上表现为相关企业的“规模集聚发展”与“数量集聚发展”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制定产业发展的长远政策,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扶持弱小产业的进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综合考察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其后续发展优势与水平,而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在区域的集聚存在一个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经济学中的“产业生命周期”现象,即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曲线发展,生命周期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现代经济地理学中,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方法的成熟不仅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生命周期曲线的相关定量研究方法也为预测产业的后续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利用文化产业的企业数量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其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一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准备阶段: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定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进行重新定义,并以现有的国家文化产业分类标准为参考,结合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及研究需要对西安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重新分类;通过西安市黄页结合搜索工具分别收集了1999年、2002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2年的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点信息;划定碑林区、城墙区、莲湖区、新城区、雁塔区、未央区和灞桥区为空间研究区域;通过生命周期相关理论的研究,从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的实际出发,将西安市文化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重点对西安市文化产业从进入形成期到成熟期的这一黄金时期进行重点研究。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为研究阶段:首先,本章通过拟合曲线方法计算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以及分行业在七大区的生命周期时间值,结果显示,西安市文化产业及分行业生命周期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前期阶段,仅有少数分行业在区域的发展进入了成长后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同时也验证了G-K模型中“厂商数和产值的生命周期曲线差异”理论,进一步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在市级与区级尺度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时间变化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认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在市级尺度上的生命周期长短主要受到城墙区、碑林区和雁塔区的影响,其次为莲湖区、新城区、灞桥区和未央区。然后,利用生命周期的时间值以及饱和值点数据建立了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的三大指标,分别是产业集聚程度Ks指数、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到成熟期的上升时间T指数、产业经济效益Q指数。通过GIS作图显示西安市各类文化产业在Ks和Q指数的变化上基本遵循“以城墙区为中心,由内向外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特别是除文物文化保护业外,文化产业整体和其余行业均为“由内向外顺时针螺旋状减少”的变化特征。而T指数在文化产业整体及各个行业中呈现出无规律状态;最后,利用T指数与Q指数建立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区域集聚类型的划分标准,在全面考虑生命周期整个过程的视角下,认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在生命周期的集聚发展过程中,按时间和行业贡献水平可以划分为长时高值型、长时低值型、短时高值型和短时低值型四大类。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及各分行业的集聚类型基本上属于长时低值型(41.07%)和短时低值型(41.07%)两大类,典型区域如城墙区基本属于长时高值型区域,短时高值型区域仅占到总数的3.57%。第三部分为解决问题阶段:通过研究结果,总结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将七大行业划分为基于“内容到观众”的市场导向型动力机制和基于“观众到内容”的资源导向型动力机制,通过分别研究两大类的集聚动力因子,分析动力机制,认为前者主要受交通、人口、相关产业和购买力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文化资源、人才和政策的影响。并从理论与政策层面提出发展西安市文化产业,促进四大类区域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建议,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