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耐受性现状;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为尽早发现喂养不耐受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保证实施机械通气的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营养供给。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筛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与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征得其家属同意的纳入本研究。应用自行编制调查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调查表》,在患者入院5天内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对象共202例。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依据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结果。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①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患者疾病诊断情况;②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的情况;③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年龄、体重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平均动脉压、血糖、呼气末正压、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④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202例患者中,有13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本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8.3%。2.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体表现形式:腹胀占55.1%,反流/呕吐占23.2%,腹泻占10.14%,胃残余量≥250ml/6h占7.25%,误吸占2.90%。3.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年龄(t=3.821,P=0.001)、体重指数(t=3.174,P=0.01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t=9.621,P=0.004)、平均动脉压(t=-6.672,P=0.027)、白蛋白(t=-4.136,P=0.003)、血糖(t=5.002,P=0.014)、使用血管收缩药物(χ2=26.903,P=0.006)、机械通气模式(χ2=24.775,P=0.027)、肠内营养途径(χ2=49.263,P=0.005)、是否床头抬高≥30°(χ2=29.691,P=0.001)、呼气末正压(t=2.758,P=0.001)、肠内营养液鼻饲速度(t=1.77,P=0.004),以上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有影响。4.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年龄(OR=1.890,95%CI:1.486-3.990,P=0.019)、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OR=2.887,95%CI:1.670-13.720,P=0.019)、平均动脉压(OR=1.093,95%CI:1.000-1.195,P-0.049)、白蛋白(OR=1.317,95%CI:1.081-1.604,P=0.006)、血管收缩药物(OR=3.342,95%CI:1.284-8.716,P=0.008)、机械通气模式(OR=1.662,95%CI:1.166-3.648,P=0.039)、床头抬高≥30°(OR=0.775,95%CI:0.681-0.884,P=0.001)7项因素是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医护人员需加强认识,准确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尽早干预,避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2.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平均动脉压、白蛋白、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机械通气模式、床头抬高≥30°都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床头抬高≥30°是其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