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宝石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宝石的种类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不同方法合成宝石与其对应的天然宝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晶体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因此合成宝石的鉴别成为宝石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不同方法合成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以及相对应的天然宝石进行常规测试和光谱测试,对其拉曼特征峰进行拟合,并对半高宽进行分析,分析得出:1、天然钻石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宝石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宝石的种类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不同方法合成宝石与其对应的天然宝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晶体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因此合成宝石的鉴别成为宝石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不同方法合成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以及相对应的天然宝石进行常规测试和光谱测试,对其拉曼特征峰进行拟合,并对半高宽进行分析,分析得出:1、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荧光特征、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钻石长波下的荧光强于短波,合成钻石短波下的荧光强于长波;天然钻石存在415nm和478nm的吸收峰,合成钻石无此吸收峰;天然钻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钻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钻石的荧光特征、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基本一致。2、天然红宝石和合成红宝石常规宝石学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合成红宝石均具有320nm吸收宽带,天然红宝石无此特征;部分水热法合成红宝石部分样品在3231cm-1、3305cm-1、3478cm-1、3562cm-1附近存在由于Al-OH伸缩振动所致的弱吸收谱带;天然红宝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红宝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红宝石紫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拉法合成红宝石无478nm吸收;不同方法合成红宝石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3、天然蓝宝石和合成蓝宝石常规宝石学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蓝宝石存在387nm、452nm、566nm吸收峰,合成蓝宝石无明显吸收峰;天然蓝宝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蓝宝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蓝宝石的紫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4、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常规宝石学特征、中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近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祖母绿和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仅在450nm、620nm附近存在宽吸收带,但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370nm、683nm、956nm附近还有吸收峰;天然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存在水的吸收峰,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无吸收;天然祖母绿的半高宽值比合成祖母绿的高;不同方法合成祖母绿的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储备的日益紧张,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使得热电材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通过热电优值ZT来体现,热电优值ZT越高,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越高,材料的热电性能也就越好。可以说,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是所有热电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方向。以Pb Te为基础的热电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热电性能而得到大量研究人员的青睐,但长久以来,Pb Te类材料的性能一直没有比较显著
铜有很多优点,如导热导电性、易加工、易回收、储量丰富等,在很多领域如电子、国防、建筑、热装备等广泛地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铜基材料的性能不能满足某些领域的应用要求。碳纳米管、石墨烯作为碳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因具有优异的力、电、热学性能被用作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然而,碳与铜的润湿性较差以及较大的密度差异导致很难将碳材料均匀分散在铜基体中。本文分别以葡萄糖和聚乙二醇为碳源,通过原位生成和SPS烧
近年来,纳米材料增强银基复合材料发展较快,一般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使纳米相均匀的或成一定方向分布在银基体中来制备复合材料,这其中使用碳纳米管(CNTs)作为增强体加入到银基体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本研究使用分子级共混法制备CNTs/Ag2O复合粉末,SPS烧结制备CNTs/Ag复合材料。首先从CNTs/Ag2O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开始,研究了其对复合粉末性质的影响;其次,研究了CN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生物技术和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性能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智能化、高集成和高密度存储等特点也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在这种大环境下,纳米材料应运而生,纳米发光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其中,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稀土发光材料和碳量子点在照明、显示、防伪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稀土发光材料和碳量子点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稀土离子独特的4f-4f
由于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作为改善材料性能的理想增强相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CNTs的添加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然而却发现当把其添加到铜、银等金属基体中时,往往大多数结果不能达到预期。其原因是由于CNTs自身的范德华力,使其极易于团聚,而没有能够在基体中均匀地分散,并且其与金属基体的弱界面结合。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
单层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备卓越的力学、电、热、光等性能,在储能、电子器件、环境修复和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优异的性能仅限于无缺陷的石墨烯并被限制在纳米尺度,如何令其卓越的性能真正的为人们所用是值得探索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石墨烯三维自组装行成气凝胶,它不仅继承了构筑单元的优异特性,还兼具密度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尽管石墨烯气凝胶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
碳纳米管(CNTs)具有高强度(高达100 GPa)、超杨氏模量(~1 TPa)和高长径比(最大~1000)等优良性能,是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CNTs(增强材料)的加入可以显著的提高CNT/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然而CNTs的结构完整性、CNTs的分散状态以及CNTs与Cu基体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影响CNT/C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三个因素。本论文基于粉末冶金法制备了采用不同化学修饰的碳纳米管增强
当今的许多行业都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电子器件,如航空航天、火力发电、石油勘探和核能等,而目前的Si基器件的极限应用温度仅达200℃,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由于SiC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热导率及高击穿场强的优势而能轻易突破Si的物理极限,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大功率、高温、高频器件。SiC材料本身的应用温度可达1000℃,真正制约SiC半导体材料应用的是其欧姆接触的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关于SiC欧姆接
碳氧化铝具有抗水化性强、化学稳定性强、抗氧化性好、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因此在耐火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知的碳氧化铝有Al4O4C和Al2OC两种类型,这两种碳氧化铝的制备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惰性气氛下采用碳热还原法是制备碳氧化铝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容易获得,但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难以合成纯相。碳氧化铝的形成机理至今未得到统一的解释,其形成路径不明确直接制约着碳氧化铝的
透明玻璃被认为是三维光学信息存储和多级加密的重要介质。然而,用半导体蓝色激光代替高成本飞秒激光直接在透明玻璃内部书写三维图案仍然是一个挑战。此外,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因其在全息存储和光学数据存储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光致变色薄膜和陶瓷相比,光致变色玻璃由于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使其更容易增加相同体积下的数据存储量。稀土离子掺杂的透明光致变色玻璃可以通过外部光场来调控其发光特性,进而拓展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