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葡萄糖为天然氨糖,由甲壳素水解后精制获得,极不稳定,需要制成盐的形式保存。硫酸氨基葡萄糖为其成盐形式之一,但易吸潮,较易被氧化,通常制成更稳定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氯化钾(钠)复盐。硫酸氨基葡萄糖制剂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或复盐为原料,上市剂型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由于该品种的保健品和药物均有批号,在中老年人群中广泛使用,需求量大,市场占有率高,中国已成为该品种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硫酸氨基葡萄糖及制剂国内各企业生产工艺不一,杂质谱不尽相同,且因硫酸氨基葡萄糖属于紫外末端吸收,检测较为困难,现行各药品注册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测定等关键项目质控方法不太理想且差异较大,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标准亟待深入研究。本课题以批准文号较多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杂质谱、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等关键项目质控技术的研究,对胶囊制剂中一未知杂质进行了结构鉴定,提高并统一了现行质量标准,拟定了国家标准草案,并为硫酸氨基葡萄糖其他剂型质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为监管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论文第一部分对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杂质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现行有关物质检测的液相色谱方法,发现了制剂中存在的一未知杂质。在热降解试验中该杂质明显增加且同时产生另一降解杂质。其次建立了质谱适用的液相色谱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HPLC-Q-TOF MS)获得了两个未知杂质的质荷比和碎片信息,并推断出其分子式和结构;然后建立了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制备了未知杂质,并用核磁共振法(NMR)进行了结构确证,该杂质为(1R,2S,3R)-1-(5-((S,E)-3,4-二羟基丁-1-烯-1-基)吡嗪-2-基)丁烷-1,2,3,4-四醇。根据质谱数据和紫外光谱推测另一未知降解杂质为上述杂质的同分异构体,并进一步推断了该降解杂质的结构,其化学名为(1R,2S,3R)-1-(5-((S,Z)-3,4-二羟基丁-1-烯-1-基)吡嗪-2-基)丁烷-1,2,3,4-四醇。最后对这两个未知杂质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可能系欧洲药典已知杂质C受热后产生,为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贮存提供了合理化建议。论文第二部分建立了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光谱法测定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方法,并分别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含量测定方法进样体积为10μL,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在0.25 mg/mL~2.45 mg/mL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887656x–12079(r=0.9999);方法定量限为0.049 mg/mL,相当于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浓度的3.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1%,n=9)。溶出度测定方法进样体积为50μL,硫酸氨基葡萄糖浓度在0.028 mg/mL~0.56mg/mL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326341x-5904.5(r=0.9999);方法定量限为0.009 mg/mL,相当于溶出度供试品溶液浓度的3.3%;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4%,n=9)。该方法相比于现行标准中方法,单次进样运行时间短、基线平稳、噪音小、检出限低、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并将溶出度和含量测定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了统一。将其中两家公司产品进行了体外溶出曲线比对研究,对该品种的溶出行为进行了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