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keitr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始终。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在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目标下,根据区域内部的各种要素禀赋特点,按照正常的经济发展历史和逻辑序列、一般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区域产业结构采取一系列的调整活动,这既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发展国际化、产业素质与竞争力提高的过程,更是区域特色经济成长过程。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资源富集的“聚宝盆”--攀西地区,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经过几代人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资源开发已有相当基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水电、钒钛、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对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源开发不足、综合利用率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源开发,产业链条短,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瓶颈制约明显,四是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二元结构突出,能源、新材料、精品钢材、亚热带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与广大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富民兴区建设、攀枝花西昌中心城市及重点开发区与金沙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统筹协调任务艰巨。此外,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工矿区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加快资源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攀西地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重大机遇,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部署,攀西地区将迎来一个资源综合开发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打好资源优势这张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攀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面临的重要命题。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结合攀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客观条件,研究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与条件、困难与优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环境成本、风险防范与化解,从而指明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路径,对合理高效开发攀西地区资源、推动当地经济、进而促进形成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实证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基础再造、科技创新与攀西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论文认为区域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共同的命题,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区域产业结构的区域特征显示出对资源环境的特殊依赖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专门化部门和优势产品,以及区内区际产业技术经济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融入全国产业分工体系,并在产业关联带动、区域合作竞争中走向优化升级。论文指出,作为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攀西地区,经历了创业初期的“嵌入式”重点开发,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调整,现已进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发展整体推进阶段。攀西地区资源和资本的边际效益将逐渐下降,区域竞争力不足,产业的结构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攀西地区从资源导向到结构导向,从初级资源产品开发到精深制造业生产的结构演进,成为客观必然趋势和科学的战略选择。   论文针对攀西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和问题,探讨了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的方向和路径。论文认为,攀西地区的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优势资源、适应市场变化,推进全要素有机整合和空间布局拓展、则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论文进而提出了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条主线,即:资源型工业要实现高度化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张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加工制造精品;特色农业应按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的要求并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利用光热条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水电产业要对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大力推进梯级开发,发挥综合效益,实现水电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协同发展。   论文阐释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攀西地区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结构优化的路径。论文认为,攀西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科技开发力度增强,以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钒氮合金生产技术、高速铁路用钢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钒材料、钛材料、特优水果蔬菜等优势领域。但攀西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足,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企业仍未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总体欠缺。并在此分析基础上论证了建立攀西地区特色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选择。   论文探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对攀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论文认为,攀西地区现有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域分割和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的历史特点和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群,形成产业优化升级内在动力;二是通过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部门合作机制、功能耦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因地制宜地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对重点产业和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其他文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无论是在规模上,或是在涉及领域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根据我国的承诺,对外开放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资的大量涌入也引起了我国社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结构、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之间的一般关系是:市场结构和企业研发投入是企业在一定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下进行产品竞争和研发竞争的内生结果,
介绍和分析了越南VINASHIN 3300mm中板生产线的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特点,阐述了优化工艺设计和优化设备设计的内容,以及中厚板生产线上主要设备特别是四辊可逆轧机的先进特点,
To eliminate harmonic pollution incurred from the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 a method of apply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presented. When P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