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天心小说的创作风格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天心作为台湾地区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她热衷于中短篇小说的写作。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这主要取决于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其个人成长经历。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她,也受到现代作家胡兰成与张爱玲其人及作品的感染熏陶。同时日本文学与台湾地区本土文学也为她的创作奠基深厚的文学基础。朱天心的小说创作风格如同其偏好的主题一样复杂多样,既充满驳杂陌生的技巧,也具有多重文化的交融。多年来,在朱天心小说研究的领域,其中书写内容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包括从眷村族群与民族历史中衍生的身份认同、家国想象、政治民生弊病、现代都市边缘化意识等内容。从中我们发现针对其创作风格的研究仍有所欠缺,因此,本选题可丰富对朱天心小说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由文本细致解析入手,从小说创作的技巧、结构与语言三个方面来探究朱天心小说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意义与方法,在大量文献资料之中整理出目前关于朱天心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同时还对朱天心小说创作的历程进行梳理,并论述台湾地区历史背景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一章论述朱天心多元独特的叙事技巧。其一是个人经验画面片段化叙事,叙事的起点与终点通常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封闭性中。其片段性叙事主要以回忆性经验内容为主,同时看似碎片化的形式之中又包含着明晰和同一的主题强调与并置,以议论与思想为主的心理逻辑叙述中也包含着戏剧性的内容。其二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类同”书写,也即人物的群体化倾向以及人与物的“联同”书写。其三,她善于采用电影化场景的印象速写手法,这意味着小说场景氛围有文艺怀旧影片的既视感与闪现式印象捕捉,文中的速写式描绘能简单铺陈环境与形象,细腻描摹与体现心理。第二章探讨朱天心小说的三种主要结构艺术。其一,小说中善于运用人称转换与情节重组的嵌套结构。采用嵌套结构组织小说时,以人称转换与关联性情节为标志来体现结构层次。其二,意象与象征串联式结构表明小说的象征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寓言典故象征的连接结构;象征性意象的平衡推进结构;精神象征的隐现串接结构。其三,非线性空间叙事结构。这展现了朱天心在其小说中构建的二重空间:一是对话式主体意识空间结构,主要由主人公的思想意识内容建构;二是漫游式移动空间叙事结构,核心表现为历史地理化与历史空间重叠。第三章从语言风格的特色方面来赏析朱天心小说。其语言具有多重风貌。首先是典雅与通俗并立。典雅主要表现在偏好运用文言与书面语词汇,以及引用诗词传达美感;通俗则在于俗语、口语、方言等民间语言的融汇。其次简约与繁复结合。语言形式上精约动词的使用与“剪断”型句式都形成了语言短促有力与言约意丰的特征;而繁复则表现在音乐性的节奏美感,诸如同声同韵叠词、音节音组重复与歌词内容反复。最后是寒凉与华丽。朱天心大量使用“凉”字词汇,形成小说独有的冷调氛围与人物的寒凉心境;浓烈纯粹的色彩与想象则形成语势飘逸多姿的华丽篇章。结语部分梳理总结全文内容,并简要解析结构中双线情节的特殊表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的意义.方法以51例健康人为对照,对97例亚临床甲亢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
碱激发胶凝材料与传统水泥相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更低,且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胶凝材料。但凝结时间短、干燥收缩大等缺陷仍限制着该材
2007年4月22日至24日,“《文学遗产》青岛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青岛大学主办,青岛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文学遗产》编辑部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