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扩张,住宅高层化和道路机动化等变化使儿童丧失了大部分的独立出行和户外游戏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儿童肥胖、沉迷网络、自闭和独立出行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社区作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场地,自“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提出以来,许多国家或地区都相继展开了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实践探索研究。而我国的城市建设一直忽视儿童的需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大多数城市主要以儿童福利保障为主,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或社区空间的儿童友好度研究上。本文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聚焦当前城市社区中普遍存在的儿童独立出行安全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深圳园岭新村的实地调研,以儿童的出行行为需求为导向,系统性地研究探讨儿童友好型的社区交通系统构建及相关实施策略,以期能为我国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出行环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围绕这一思路,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对象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下的社区交通系统。第二部分:指论文第2、3两章,通过对国内外儿童友好型社区和社区层面儿童友好出行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分析,归纳提取了构建儿童友好的社区交通系统要素和相关实施措施。第三部分:论文第4章,围绕社区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教育设施,从为教育设施扩大外部交通空间到增加教育设施与社区其他设施的连接性两方面,结合儿童与社区其他人群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核心——“儿童参与”机制,初步构建了儿童友好的社区交通系统,并归纳总结了相关设计要素和要点。第四部分:论文第5章,聚焦当前国内社区儿童出行安全的问题,以深圳市园岭新村为实验案例研究,总结社区儿童出行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现存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造建议。第五部分:论文第6章,在初步构建的儿童友好的社区交通系统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上位规划、以及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到中微观层面儿童友好型社区交通规划设计导则的建立、儿童参与社区共建机制的制定、以及加强监督管理并定期组织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儿童友好的社区交通系统实施策略。第六部分:指论文第7章,总结论文主要结论,并基于本文的研究,对新版《城市居住区设计标准》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