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都通过统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却常常是令人沮丧的。国内许多学者在对国内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这一点不需要再进行重复论述了。同时,学者们还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受影响主要是因为传导渠道的影响。我们常常说治标应治本,如果能找到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所在,就能对症下药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以改变我国货币政策长期存在区域效应的困境。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角度出发,期望能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做出一些分析解释。我国自从1994年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性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能带动经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并能配合中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但事实似乎没有这么乐观。于是我们猜测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首先分两个阶段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作用机制,第二阶段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这两个阶段相连接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地方政府会基于GDP增长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影响本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对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定义进行界定并进行现实描述,进而从制度、决策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的原因。如果现实的数据能证明地方政府投资确实存在冲动并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我们就找到了货币政策失效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本文的实证部分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模型,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方法进行分步检验。检验得出了,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对信贷额进行合谋会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也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我国“行政包干,财政分权”的特殊制度,地方政府收支占全国财政收支的比重就能反映出我国对于“事权”和“财权”的分配情况,因此本文也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论证了中央政府行为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根据本文理论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财政分权改革、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区域性操作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合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