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1.湖北钉螺(腹足纲(Gastropoda):圆口螺科(Pomatiopsidae))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
血淋巴细胞在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得知了湖北钉螺体内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基本功能。在这项研究中,三种血淋巴细胞分别含有大,中,小型细胞核,并且根据它们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表征和细胞质可以进行区分。结果表明,血淋巴细胞的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粗糙,颗粒密度非常高,并且细胞核由细胞质包围。这三种血淋巴细胞核的直径范围分别是8.1-8.6μm,5.5-6.0μm,和4.2-4.7μm。我们还观察到,血淋巴细胞会和众多绵羊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本次研究还查阅了以前的关于螺血淋巴细胞的几个报告,对进一步研究螺血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湖北钉螺其体内三种不同大小的血淋巴细胞分布的组织学观察
本实验详细研究了湖北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的防御机制,特别是其体内的血淋巴细胞,这对搞清楚湖北钉螺的防御机制及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有利。在这项研究中,定性和定量调查健康阴性钉螺和经日本血吸虫感染的阳性钉螺的血淋巴细胞,并分别对受感染的钉螺在感染后3天,5天,7天,12天,16天,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50天,55天,60天,65天,70天,75天,80天,85天和90天进行组织学切片。本实验通过对钉螺切片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观察了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及经感染后的阳性钉螺体内的血淋巴细胞的分布。我们发现在染色后的血淋巴细胞中有一个圆形的细胞核,表面布满了致密的颗粒。整个细胞质被染色成深蓝色。血淋巴细胞依据细胞核的大小分为三种类型,其细胞核直径分别为:8.1-8.6μm(大),5.5-6.0μm(中),和4.2-4.7μm(小)。经感染后的钉螺体内的腹足部,围心腔,消化腺,胃肠以及生殖器官和生殖管道各区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围心腔区血淋巴细胞数目最多,而血淋巴细胞数目最少的地方是腹足部。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的钉螺体内,三种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刚开始都有明显的增多,但是之后会有所减少。本项研究的结果在理解钉螺对于血吸虫的防御机制上是具有重要意义,也更进一步了解了血吸虫的发育,以便能更好地控制疾病。
3.湖北钉螺的大小以及日本血吸虫幼虫在螺体内发育情况的观察
目前,血吸虫引起的疾病在亚洲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一些地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尾蚴是从钉螺中逸出的。这种寄生虫在尾蚴阶段入侵脊椎动物宿主的皮肤将疾病传染给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在本实验中,随机收集了120枚湖北钉螺,分别测量它们的壳长,壳宽,和壳重。它们的壳长为6.15-11.30mm(平均为8.47mm),壳宽为2.99-4.65mm(平均为3.70mm),和重0.03-0.10g(平均为0.06克)。基于这些测量,螺被分为三组:大(壳长范围:9.00-10.30mm),中(壳长范围:7.61-8.94mm),和小(壳长范围:6.15-7.52mm)。此外,多次用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检查不同的身体部位的连续切片,确认了所有实验螺全部感染了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