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对英文小说《亲爱的陌生人》的翻译分析,研究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逐渐将重心从忠实转移到翻译原文,译者,接受者等众多的主观因素中,译文的对等也不再是简单的对原文的忠实。目的论和创造性叛逆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翻译的目的性,它们的提出提高了译者的翻译地位和社会地位。目的论视翻译为人类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采用任何翻译策略和方法,其目的是达到译者的预期目的,译者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作品的效果。创造性叛逆更是强调译者,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在文学翻译方面,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允许在一些方面叛逆,只要目标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一样或相似的艺术效果。为了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应该在译本中创造性的发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增译,减译,改译等表达出原文中暗含的意义。很多因素会影响创造性叛逆,本论文阐述了五种因素,即:译者、原文文本、目标读者、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受限于艺术语言当中,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或传递意思,而是产生一种艺术效果使目标读者产生相同的启示和感动。在翻译英文小说《亲爱的陌生人》中,笔者制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准确表达原文;第二,表达出原文的艺术效果,使之生动有趣;第三,尽量保留西方文化因素,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译文的目标读者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像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了确保译文能够被接受,笔者采用了创造性叛逆,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呈现出目标读者所熟悉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接受障碍,赢得更大的支持。本论文具体分析了六种形式的创造性叛逆,即:增译、减译、意译、音译、注释和改译。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研究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提高了译者的社会地位,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向。创造性叛逆的程度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这项新的研究对文化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种翻译版本的存在都具有其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