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正式提出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概念,明确指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与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三个维度——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即企业的ESG行为表现。这也就是指企业的发展亟需关注并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公司治理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告,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双碳”目标提出,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ESG概念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指出,近些年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总体方向是不断规范和稳健发展的,自愿主动对ESG信息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且中高得分的上市公司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较高ESG治理能力使公司具备更好的可投资性和抗风险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有着政策鼓励和监管引导,但更关键的是激发企业自主自愿披露ESG以及进行ESG活动的动力,让企业获益于ESG表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间发展水平各异,不同地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接受ESG理念上都存在哪些不同?实行ESG对不同企业经营绩效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ESG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理论上,本文先对新古典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信号理论分别进行阐释,而后就ESG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偿债能力对ESG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节作用与ESG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异质性进行了假设与分析。实证上,本文以缩尾处理后的4614家上市公司,31,497个上市公司观测值的2011—202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反映企业经营以及运用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作为企业财务绩效这个因变量;基于华证ESG评价体系构造的ESG得分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偿债能力为调节变量并辅以控制变量,构建出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并进行了稳健性和异质性的检验,稳健性检验方面通过ESG重新赋值,异质性检验方面将上市公司按照产权结构、区域与企业内部因素分样本探究了不同上市公司ESG对绩效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结论如下:一是ESG对中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为正向的;二是偿债能力对ESG对企业绩效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三是国企组与非国企组的ESG表现对绩效影响相区别,东部组与中西部组的ESG表现对绩效影响相区别;四是就企业自身而言,当企业有着较高现金比率时,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独立董事占比较高时,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股权集中度较低时,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健全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ESG评级体系标准;二是组建企业ESG研究小组,科学研判自身发展情况;三是建设国家级ESG指导平台,按照企业类型,进行分别指导。四是健全ESG支撑政策体系,激励企业ESG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