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大超级入口,微信从未停止过对功能进行创新,现阶段已实现了横向开发与纵向深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不断开发新功能,如最初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等功能的开发,奠定了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基础,随后添加的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促使微信向社交工具的转化,而后公众号、支付功能、新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功能的衍生,推进微信走向融合服务型媒体;另一方面进行纵向挖掘,对同一功能不断进行优化,如对微信钱包、公众号打赏等功能的内容扩充。微信的影响范围随用户规模增长、功能服务完善而日益延展,至今微信通过丰富优化创新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下载与使用,但微信用户的逐年增长速度有变缓趋势,同时不断新增的功能使得用户对微信的使用体验变得相对冗杂。至此,了解和掌握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粘性变得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将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意愿作为预测持续使用行为的变量,对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行为进行研究。为全面掌握影响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首先,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构建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Ι,探究信息系统特性的影响程度;再次基于用户视角以期望确认模型(ECM)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感知娱乐、网络外部性等变量构建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ΙΙ,探究感知易用、感知利益(感知有用、感知娱乐)、感知成本、感知风险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对326份有效问卷的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分析,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将媒介丰富度分为三个方面的测量维度:信息内容丰富度、表达方式丰富度、信息描述丰富度,研究发现微信的表达方式丰富度、信息描述丰富度通过正向影响用户的满意度间接对用户的微信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信息内容丰富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2)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包括满意度与网络外部性,感知成本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与感知成本均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作用。(3)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的满意度具有显著而积极的影响作用;感知风险对用户的满意度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4)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越高,对娱乐性的认知就越高,感知易用性正向积极影响用户的感知娱乐性;感知成本对用户的感知娱乐性不显著。(5)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越高,对有用性的感知就越高;感知成本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在各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向微信服务提供商提出建议与策略,主要包括:社交应用到“智能连接器”,实现用户观念转变;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实现“人机互动”;打造“超级入口”,实现场景化全服务生态;控制媒介使用成本与风险,维持用户使用粘性,以期能够为微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