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链与技术链的协同正成为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农业产业也不例外。为此,在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创新背景下,四川省于2009年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集中各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协同,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实现农业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持续推动四川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由于双链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分歧,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作用机制来保证双链协同创新的稳定运行。本文为农业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的运行机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并旨在帮助各参与主体建立开放、协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四川省生猪产业示范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能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更充分的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实现应用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并提高组织内各单位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能帮助政府进一步发挥协调引导和支持作用,统一协调产业链与技术链间的优势科技资源,提高“政府-企业-科研-高校”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战略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协同理论,总结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关系的理论支撑,并提出双链协同的主要类型有主体协同和技术节点协同,而双链协同的主要模式有市场拉动型和项目推动型。(2)基于运行机制分析的基本框架,构建双链协同的运行机制模型: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沟通协调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支持、法律政策、市场环境等。(3)以四川省生猪产业示范工程为例,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描述性统计法等对四川省生猪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由此提供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产业链与技术链的协同是一个“产业-技术”’互推互促的动态循环过程。(2)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创新模式有两种,即市场拉动型和项目推动型。(3)项目在管理运行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顶层设计、双向领导”的管理方式;“执行专家小组执行监督职能”的监督机制;“双重价值驱动”的动力机制,“多渠道沟通、多主体协调”的沟通协调机制等,为项目的有效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4)项目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互信文化软驱动不足、信息网络沟通平台建设滞后、经费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阻碍了项目的稳定运行。主要对策建议:(1)强化动力机制,建设互信文化的软驱动;(2)加强信息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完善沟通协调机制;(3)规范经费分配与监督,让利益分配机制更合理;(4)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