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血管病日益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为80%。近年来,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及急诊动脉溶栓的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同时,有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对于那些血管闭塞经动脉溶栓得到即时再通的患者,他们的血压应当如何调控才能得到最大的疗效,即既能有效改善预后,又能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性转化。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血压水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死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治疗参考。材料与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配到四组: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及尿激酶/高血压组,每组11只。大鼠在全麻下应用Zea Longa法制作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模型。各组大鼠于再灌注起始调控血压:升压组泵入肾上腺素使其平均动脉压升高20mmHg,维持1小时;正常血压组泵入生理盐水,维持1小时;低血压组泵入硝普钠,使其平均动脉压降低20mmHg,维持1小时;尿激酶/高血压组于再灌注起始同时泵入肾上腺素及尿激酶,血压升高20mmHg,维持1小时。血压调控完毕,各组大鼠再灌注24小时。记录股动脉插管后5分钟,线栓后15分钟,再灌注起始,再灌注30分钟及再灌注结束五个时间点的血压及术中的血气,血糖及肛温的变化。评价大鼠栓塞2小时及再灌注24小时神经功能。再灌注24小时,处死大鼠,取脑,分析梗死体积,记录出血性转化的发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分析。结果1.试验大鼠平均收缩压在各组间及组内的变化股动脉插管后5分钟、线栓后15分钟及再灌注起始,各组大鼠的平均收缩压(SBP)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起始后30分钟及再灌注结束,各组大鼠平均收缩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激酶/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值与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15分钟,大鼠的平均收缩压数值较基础数值有所增加(t=-2.399,P=0.024)。大鼠再灌注起始平均收缩压数值与基础值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t=1.611,P=0.119)。2.试验大鼠平均动脉压在各组间及组内的变化股动脉插管后5分钟及再灌注起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BP)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线栓后15分钟,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数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再灌注起始后30分钟及再灌注结束,大鼠MABP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激酶/高血压组MABP与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数值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15分钟,大鼠的MABP数值较基础数值有所增加(t=-2.395,P=0.024)。各组大鼠再灌注起始MABP与基础值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t=0.922,P=0.365)。3.试验大鼠生理参数的变化各组大鼠的血气、血糖及肛温数值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参数各个时间点之间的数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4.试验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各组大鼠栓塞后2小时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443),经过血压调控及再灌注24小时后,各组间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4.58,P=0.000),低血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重于其他各组。低血压组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较栓塞2小时明显加重(P=0.047),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及尿激酶/高血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栓塞2小时明显减轻(P=0.076,0.002,0.017),高血压组减轻幅度最大,达1.13。此结果表明,升高血压可以改善发生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预后。5.试验大鼠梗死体积的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数值比较,只有高血压组数值与低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高血压组大鼠的梗死体积较低血压组明显减小。6.试验大鼠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由于出血例数较少,各组大鼠出血性转化率比较无法进行x~2检验,但尿激酶/高血压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42.8%),高血压组及低血压组为25%及28.5%,而正常血压组为0%。7.MMP-9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MMP-9阳性细胞计数显示,除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之外,其他各组间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梗死灶周围皮层区,尿激酶/高血压组阳性细胞计数最多(1460±57.7/显微视野),其次为高血压组(477±25.2/显微视野),低血压组(513±32.8/显微视野),最后为正常血压组(293±40.4/显微视野)。但在基底节区,各组数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血压变化对其梗死灶及相关并发症影响的相对稳定模型,且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临床相关情况。2.大鼠缺血再灌注期血压变化会明显影响其预后:升高血压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预后;而同时应用尿激酶,则虽然有所改善,但不如前者明显;降低血压则会导致大鼠神经功能症状的恶化。3.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血压变化可能会影响大鼠脑梗死部位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过度降低血压及过度升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其发生率升高,而高血压合并应用尿激酶组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提示血压变化及尿激酶的应用对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影响与MMP-9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