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尔维亚国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师,他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风格在电影界影响深远。作为一个来自“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地区的导演,他继承了东欧电影新浪潮的精神遗产,以独特的形式与风格表达出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现实与人民命运。他的作品不仅深受本国人民喜爱,也获得西方电影节的高度认可。其中,《爸爸出差时》和《地下》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在地缘政治上,库斯图里卡属于东欧导演序列,他本来的国籍是南斯拉夫。由于上个世界90年代世界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南斯拉夫已经于1992年解体。而库斯图里卡的创作横跨南斯拉夫领袖铁托去世、南斯拉夫解体及波黑内战爆发、前南地区硝烟散去这几个重要时期,他的电影主题与南斯拉夫的历史密不可分。如今虽然作为一个国家的南斯拉夫不复存在,库斯图里卡却用影像让世界观众记住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欢笑,伤痛与苦难的南斯拉夫。因此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是折射巴尔干地区政治、民族、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本文以库斯图里卡的九部电影长片为研究对象,拟从后现代史学的角度,根据海登·怀特在《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中关于“历史叙事”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使用历史叙事这一视角对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文本进行阐释与解读,从而发现库斯图里卡电影中体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他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对当代历史真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发起质疑,利用历史叙事对东方和西方的主流话语进行解构,从而重构了一种主观的、私人的历史话语。本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了关于库斯图里卡电影主题、形式、风格及内涵的研究综述,并界定了海登怀特关于历史叙事的概念,对南斯拉夫历史做了相关回顾,明晰了写作的理论支撑,即将历史叙事的框架运用于该导演的电影研究。第二部分以时间顺序简述了库斯图里卡的生平和创作实践,指出他作品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将导演的所有电影根据历史叙事进行了题材的划分,并归纳出每种题材在情节编排方面的具体特点。第三部分则是从导演标志性的视听镜头,不断再现的寓言能指,反复出现的符号隐喻这三种修辞策略,探究他对巴尔干地区现实社会的思考,由此形成导演进行历史叙事的模式。第四部分则是探寻库斯图里卡电影与前南斯拉夫民族身份与国家历史之间的深层联结,以及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关系,解释了库斯图里卡作为一个东欧电影导演的文化宿命,由此找出他构建历史叙事背后的话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