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一种起源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淋巴瘤,多见于老年,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红斑期、斑块期、肿瘤期。蕈样肉芽肿皮疹的多形性使其诊断困难,容易与其它皮肤病混淆。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躯干、四肢皮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入院治疗。患者5年前于躯干、四肢出现直径3-8厘米的红色斑块,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瘤”。自2012年来已于我科住院治疗4次,病理活检示表皮细胞内、细胞间水肿,表皮内有不典型的异形细胞浸润,可见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CD4、CD8阳性,CD20、CD30、CD79a阴性。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曾予免疫抑制剂、抗感染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病情好转,1个月前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入院。体格检查:头面颈部、躯干上部、腋窝、腹股沟、肛周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肿块,皮疹表面糜烂,有大量渗出液,散在或融合成片,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理活检结果及辅助检查,评定患者为IIB期。给予患者全身抗生素治疗和局部疗法。同时加强心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论:蕈样肉芽肿是一个慢性疾病,疾病的诊断和分期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活检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本病进入肿瘤期后可破溃形成糜烂和溃疡,需注意局部治疗和全身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同时需要加强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精神状况。背景:国外研究证实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持续暴露于低浓度砷可转变为获得性恶性表型细胞,已是公认的砷致皮肤癌的细胞研究模型。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通过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砷对HaCaT细胞恶变的影响,但是从细胞凋亡方面研究的却很少。探讨低浓度长期砷暴露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将为砷致皮肤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TUNEL实验来比较HaCaT细胞和砷处理的HaCaT细胞两种细胞的凋亡率,其次研究xiap和ciapl两种抗凋亡蛋白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从而验证两种细胞凋亡率的不同及抗凋亡蛋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目的:证实砷处理后的HaCaT细胞比正常HaCaT细胞的凋亡率低,xiap和ciapl两种抗凋亡蛋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方法:使用TUNEL试剂盒,比较两种细胞的凋亡率。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比较xiap和ciapl两种蛋白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砷处理的HaCaT细胞凋亡低于正常HaCaT细胞。2.砷处理的HaCaT细胞的xiap和ciapl两种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HaCaT细胞。结论:1.低浓度砷长期处理的HaCaT细胞较正常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2.xiap和ciapl两种蛋白在低浓度砷长期处理的HaCaT细胞中的表达远高于正常细胞。3. xiap和ciapl两种蛋白在HaCaT细胞获得恶性表型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